刘守安#「青未了·赵统斌诗词散文专栏38」书法文化的躬行者和传导者

【青未了·赵统斌诗词散文专栏38】书法文化的躬行者和传导者刘守安先生印象
——刘守安先生印象
文/赵统斌
刘守安#「青未了·赵统斌诗词散文专栏38」书法文化的躬行者和传导者
文章插图
刘守安先生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他既是院长、学科带头人,又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书法文化的躬行者和传导者,他的书法实践和理论,就拥有了更多独特的文化意义和意味。
书法的文化积累
真正能称得上“家”的书写者,大都崇尚书写主体的综合素养,亦即“字外功夫”。横涉诸类,纵贯古今。做学问的人,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亦应如是。刘守安先生曾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主讲文艺学、美学等课程,出版过此类的专著数部,论文近百篇。后又当校刊《齐鲁学刊》主编,沙海捡珠,孜孜乎编务。进京后,在主持中国书法研究院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艺术科学课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和北京市课题“中国古代书迹题跋研究”等工作。这样的一种阅历,就拓展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境界,为他的书法创作和研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的文化践行
有文章称,刘守安先生的“书法作品凝重秀雅,气韵兼蓄,俊逸中显风骨,被称为文人书法,学者书法。”称其书法为“文人书法”与“学者书法”,是大抵不差的,但“秀雅”与“俊逸”就不够准确了。以在下之浅见,用“朴拙疏淡”来概括,似乎更合适些。当然,这也许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刘守安先生曾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师从蒋维崧先生,后又拜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为师。此二师均以二王为宗,在这一主流书体上各有变异和创造,渐成自己的风格。刘守安只学精神,从不跟在老师后边亦步亦趋,而是独辟蹊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迥异于师风的朴拙淡静的书法风格。刘守安有一幅“舞文弄墨”的四字书法作品,其下缀语云:“作字行文,文以载道,此语乃中石先生言之。”以此可知,刘守安所追求的是书法中的思想文化含量,而这种思想文化是书写者在书法创作中充满个性的独特赋予。
书法的文化品格
刘守安在书法理论上持有不同流俗的观点,他认为书法是一种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意味。并将古代书法文化的性质作了如下阐释:一、各种载体材料的字迹都是写的汉字,因此是“汉字文化”;二、字体书体各异的汉字都是符号,构成一个“符号系统”,因此是一种“符号文化”;三、一个个汉字符号连缀起来,构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因此是“语言文化”;四、各种书面语言都在表达“意义”,传达信息,是作为人的“工具”存在的,因此是一种“工具文化”;五、各类字迹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给人以视觉美感,因此是一种“审美文化”;六、作为书写者劳动的结晶,每一件字迹都显示着书写者的性质、书写技巧和风格,具有某种艺术创造的特点和性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艺术文化”。并且他还强调,古代的书法主要是一种“工具文化”,而当代的书法才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审美文化”。这一对书法文化的定位,不仅十分精准,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守安先生无论在书法创作上还是书法理论上,均能独树一帜,且广有影响,但他却谦逊内敛,从容淡定,表现出一种真正“文化人”的大家风范。这一点,是十分值得称道并令人感佩的。
2012年3月29日
(注:刘守安书法展于2012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菏泽市博物馆举行,刘之恩师、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亲来助阵并发表热情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