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们@释迦牟尼佛这样解释修行:不着物相,顺从本心,顺其自然
有道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人生最好的状态绝不是为了脱离红尘,在外相上刻意追求出世之心,而是应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人,在入世之中又有出世之胸怀。
文章插图
这里所谓的“出世”和“入世”,其实正好诠释了修行者的态度。修行之人,永远不要为了修行而修行,永远不要把你修行的目的放在修行二字上,否则便会在一念的基础上再生一念。这里的意思大概就是,你原本并没有摆脱红尘俗扰,但却已经心生了要摆脱尘世羁绊的念头。
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修行吗?
我们应该了解到的,不管修行如何,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摆脱现世生活;修行的目的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追寻当下生活的一种状态,虽然修行前后乃至修行的过程都在现实生活当中,但修行之后得到的生活状态相较之前来说则是十分舒适的。
文章插图
从古至今的修行者们,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远离了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因为如果不寻找一个清静避世的地方,身处于闹市当中的话,那么凡尘俗世会有太多的诱惑羁绊了,对于那些想修行而俗心不改之人而言,那可谓是比登天还难。
所以这类人必须要寻找一个避世的场所,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当中,才能专心致志地格物致知,从而在修行的过程中参悟人世间的所有真理,最终修成正果。
文章插图
相较于这类不能完全避世的修行者而言,剩下的少数人,就是我们上边提到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了。这类修行者们往往能够真正透彻地领悟心性,尽管身处于闹市,但他们仍然能够管控住自己的心性,从不拘束于世俗物质,反倒是能通过这些世事达到修成正果得境界。
在这两类人中间,其实还漫无目的地徘徊着另外一类人,这类人往往徘徊在现实和避世之间。他们很难摆脱现实的羁绊,所以他们渴望寻求一个脱离现实的场所,但他们往往不能辨别避世场所,或者是一味的索求避世场所,一味去追逐离群索居的生活,这样的话,他们的前途边就可以用漫无目的来形容了。
文章插图
一味地去追求诗和远方,然而却没有发现,诗和远方已经在追寻的过程中被他们活生生地忽略掉了,因为他们早就在漫无目的追寻的过程中,丢掉了人性的本真。相较于前两类人而言,这第三类人则是永远不能修成正果的。
【 修行者们@释迦牟尼佛这样解释修行:不着物相,顺从本心,顺其自然】
文章插图
释迦牟尼佛当初是如何看待修行呢?
释迦摩尼认为,身处于现世的人皆可为佛,人人皆可成为佛,但成为佛的前提还是要有的,那就是身处于世俗当中,应该有超凡脱俗的修养。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追求物质,那这大可不必去潜心修行,因为所谓修行的过程,其实也正是追求物质的过程;但是真正的修行,其实是割舍物质的过程。
文章插图
话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就已经剥开了这团团迷雾,所谓真正的潜心修行,说到底并不是强行要求你去剥离物质的外壳,而是一种随缘修行,因为修行的主体是你自己,外人是强行干预不得的。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伤友们&500束花638万多针!他们是织就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的“织女”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书法家们!合肥:交警开展迎新春、写春联活动
- 梁炎东!3部强逻辑悬疑小说,人间修罗案神乎其神,谁能戳破鬼怪谣言?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最新回应
- 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 花束|500束花638万多针!他们是织就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的“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