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我们为什么学习篆刻 , 研究篆刻?篆刻艺术的作用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书法、绘画作品署名和点缀?显然不是 。
篆刻既然是艺术 , 那么 , 它需要带给人美的感受 , 打动人的情感 , 愉悦人的精神 , 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 , 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 同时 , 它还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 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 也就是说: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反应 , 拿文学来作比喻 , 鲁迅的文风必然是投枪与匕首 , 徐志摩的文风必然是风花雪月 , 因为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是不同的 。
这一篇读印文章 , 我们来说说石涛的篆刻 , 说说他“精雄老丑”篆刻风格 , 讨论的核心是这一方“我何济之有”: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石涛与他的“我何济之有”)
石涛(1642-1708) , 原姓朱 , 名若极 , 广西桂林人 , 小字阿长 , 僧名元济 , 一作原济 , 别号很多 , 比如:大涤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等 , 他与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合称“明末四僧” 。
说他是“明末四僧”之一 , 其实并不准确 , 因为1644年清军入关时 , 石涛只有两岁 , 他完全可以算一个清代人 。
但他是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 实际上是纯正的王族 , 或者更进一步说 , 他是皇族 , 所以 , 清军入关之后 , 他是真正的亡国者 。 我们看他的那些称号 , 就足以体会他念念不忘、时刻萦绕于心头的痛苦 , 比如:“大涤子” , 实际上是“洗清”者 , 就是消灭“清”者;而“苦瓜和尚”者 , 是取苦瓜这种果蔬的“青皮红心” , 即“‘清’皮‘朱(明之国姓 , 也是他的姓氏)’心”之意;而“瞎尊者” , 正是“不清”之尊者……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石涛的画)
石涛以画名世 , 他是画史有名的大画家 , 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印风鲜明的大篆刻家 , 他与程邃是好友 , 与“四凤派”代表印人高凤冈是知交 , 实际上 , “四凤派”印风的形成 , 与石涛有很大关系 , 石涛的印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写给高凤冈的一首诗中:
书画图章本一体 , 精雄老丑贵传神 。 秦汉相形新出古 , 今人作意古从新 。 灵幻只教逼造化 , 急就草创留天真 。 非云事迹代不精 , 收藏鉴赏谁其人 。 只有黄金不变色 , 磊盘珠玉生埃尘 。 凤冈、凤冈 , 向来铁笔许何、程 , 安得闽石千百换与君 , 凿开混沌仍人嗔 。
凤冈高世兄以印章见赠 , 书谢博笑 , 清湘遗人大涤子草 。
他说:书法绘画是一回事儿 ,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 , 它们的风格都可以划分为精、雄、老、丑四种风格 , 但不论是哪种风格 , 其最高准则 , 是表达人的主体精神(这里所谓的“精” , 指精工、秀丽的风格;“雄” , 指雄健、豪放的风格;“老” , 指老辣、朴质的风格 , 而“丑” , 则指古拙、残缺的风格) 。 无论是追踪秦汉 , 还是形式上的创新 , 都必须有本有源 , 出自古代的传统(新出古) 。 而一代人的创作又必须具有一代人的新气息 , 新风采 。
他认为形式出新必须造化自然 , 取法自然 , 并举汉“急就章”为例 , 认为它最可贵的东西 , 就是自然天真 。 他劝高凤冈不要被何震、程邃所局限 , 要他加倍努力 , 创出属于自己的新风格 , 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
实质上 , 这方印 , 就是后来所谓“四凤派”所谓的“丑”印 , 即古拙残缺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