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二 )


1、先说残破 。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印四周极致的残缺)
这方印的四周 , 全部是因笔画破边或故意的刀法残破形成满目的苍凉(“之”字的左部一笔 , 直接因为残破的原因 , 成了“借边”的白文笔画) , 这些残破 , 如老人满脸的皱纹 , 如风干的岩石和老树 , 一片纵横老辣 , 处处荒寒莽苍 , 我们甚至可以在印面中体味出刻印者满脸的风霜 , 一片大残、大破、大缺之中 , 满满都是一个亡国者的生命呐喊!那些故意在留红中添加的“芝麻点”白 , 是岁月剥蚀的痕迹 , 那些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形成的处处残破 , 是岁月积累下来的皴裂 。
2、再说古拙 。
不论形式如何创新 , 它的骨子里一定有“古”的东西 , 篆刻的文字素材是“篆书” , 这本身就很“古” , 同时 , 这方印在章法上用的也是等分、对称的章法 , 这也是“古”的东西 , 同时 , 也是“拙”的东西 , 当然 , 也是“自然”的东西 。 如图: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章法对称等分)
这方印 , 以“济”字为对称轴 , 左右两部互相对称 , 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样式 , 也是基于秦汉的印章样式 , 它自然、古朴 , 简单 , 但却大方、雄浑!
3、再说“出新” 。
这方印的对称章法虽然来源于秦汉 , 但有一点却完全属于创新 , 就是中间的“济”字被石涛极力地放大了 。 它不是秦汉一字相当两字的占地大小 , 而是加宽放大了 。 这当然是强调 , 强调这个“济”字 , 他在诉说:我法名“元济”、“原济” , 但我这样一个和尚 , 能有什么“济”呢 , 因为面对满目山河 , 他深感无力 , 无论如何挣扎 , 都是无“济”于事的 。
为此 , 他做了意象化处理:“济”字不但被放大 , 而且“水”部改变篆法 , 用纵向三点削弱了“水”部对印面中部意象的影响 , “济”字中心一点被用力放大 , 如人脸上的鼻子 , 而左右配以流泪的双眼 , 如图: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济”字的意象)
实际上 , 这也是这方印的精神核心 , 是石涛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他想“济”世 , 但却无从“济”起 , 因此 , 他老泪纵横!
4、最后说说“古从新” 。
赵之谦说篆刻章法无外乎“疏密”二字 , 其实 , 这是真正的不刊之论 。 疏密原则是自古至今通用的印章审美章法原理 , 石涛当然也深谙此道 , 所以 , 这方印里的疏密对比也非常明显 , 如图:
石涛|读印:石涛“我何济之有”,丑印不丑,精雄老丑贵传神
本文图片

(疏密)
这方印也是“大疏大密”的代表作品 , “济”字下部的留红面积 , 足可以与其他字一字的大小相当 , 形成与其他密处的对比 。 而且 , 这个“疏” , 不单调 , 在印的左右两侧 , 都有相应的“疏”与之呼应 , 由此再形成章法上的“团聚” 。 疏密与虚实 , 是白文写意印顶顶重要的审美元素 , 要好好领会 。
(【布丁读印】之93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