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美术创作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全面小康画卷)( 二 )


绘就多彩新城
地铁里的艺术装置、社区里的口袋广场、历史街区中的艺术长廊……近年来 , 艺术不断为城市添彩 ,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 彰显城市特色和品位 , 使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 , 运用不同手法创作的大型美术作品 , 在多角度诠释城市文化精神的同时 , 也扮靓空间 , 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 , 以打造“世界上最繁忙的美术馆”为目标 。 在这里 , 《一线一城》运用铜方砖串联起北京中轴线上的经典景观 , 让来往乘客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动态装置《时间之花》借鉴中国传统折扇形制 , 诗意地展现了各个时区的时间;动态装置《花语》 , 则让弹力纤维织物组成的花朵 , 根据日照变化和音乐律动从容绽放……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 , 让机场成为连接大众生活、展现人文关怀、彰显文化自信的艺术空间 。 各具特色的地铁壁画等 , 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一抹亮色 。 步入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 , 海鸥造型的灯具、蓝色石材地面、宝船造型的艺术装置 , 使人仿佛来到海边 , 呼吸着海洋的味道;走进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内大南校区站 , 公共艺术《书山有路》深度契合站点周边浓厚的教育氛围 , 作品以呼和浩特大青山为灵感来源 , 让纸的质感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相融 , 文化气息浓郁 。 在艺术助力下 , 一座座地铁站正成为城市文化窗口 , 展现着都市历史风貌与时代风采 。
社区内外、街头巷尾 , 城市微更新持续推进 , 不少区域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 在上海老城区 , 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成为周边居民活动、交流和休息的新空间 。 广场四周以钢木结构的敞廊环绕 , 地面以红色透水砖铺就 , 坐凳等采用浅色原木 , 廊柱则选用明亮的绿色 。 在密匝老旧的街区中 , 这里的气氛格外轻松自然、从容安逸 , 既是家门口的会客厅、孩子们的游乐园 , 又是露天展馆、艺术空间 。 在上海北翟路中环桥下 , 以粉色为主调的篮球场、桥柱彩绘以及旋转楼梯等 , 重塑“沉睡”的桥下空间 , 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和运动需求 。
借助公共艺术和设计手段 , 城市空间在有机更新中不断绽放艺术之美 , 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 提升着城市形象的美学定位与文化品位 。
传承中华美学
无论是乡村之美 , 还是城市之美 , 都离不开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的融合 , 离不开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 。 近年来的重大主题设计活动和展览 , 集中呈现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当代生活之美 。
在各大主题设计活动中 , 无论是视觉形象塑造、空间场所设计 , 还是用品制造 , 都更加凸显中华美学旨趣 。 比如 , 即将召开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 奖牌“同心”的设计创意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火种灯的设计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火种台的设计创意则源于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鲜明的中国元素、浓厚的中国韵味 , 为盛大的冰雪之约增添了文化之美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体育场馆 , 更以灵动优美的造型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 。 一系列设计实践 , 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在设计展中 , 大批优秀作品深刻反映着时代之变、生活之新 。 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已举办3届 。 纵览10年间的参展作品可以发现 ,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在重新发现传统、认识传统 , 并将其与当代生活进行创造性结合 , 以新设计彰显中国风格 。 一些设计师将传统手工艺引入当代服装设计 , 让经典更时尚;一些设计师从古代家具中汲取营养 , 让现代家具设计更富韵味;一些设计师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理念融入高铁等工业设计 , 使产品兼具艺术与科技之美……在人们的生活中 , 借助艺术创造 ,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人文与自然的对话悄然发生 , 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境 , 推动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