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 千年一遇的对称日 , 在黑龙江省电视台少儿频道2022年春晚节目录制舞台上 , 青花瓷演出服在璀璨的霓虹灯下格外闪亮 。 我身着一袭黑色拖地长裙 , 手持指挥棒 , 带领38名学生录制葫芦丝多声部合奏《映山红》 , 这群学生不是有天赋的艺术特长生 , 也没有从小学习音乐的童子功 , 他们是我从乡村学校带出来的普通学生 。
《映山红》是我家乡作曲家付庚辰作曲 , 描写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西苏区柳子村一个红孩潘冬子的抗日故事 , 我和学生想通过这首曲子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
当音乐响起 , 我的心也随之起伏——谁能想象舞台上这些光彩夺目的“演员” , 一年前还是只知道在山间地垄上疯跑的农村娃 , 是没怎么上过音乐课、不懂音律的“素人”?
我扎根农村艺术教育33年 , 忘不了课改之初的艰难:这里乡村学生音乐素养几乎为“零” , 不少家长认为:不中考学不学无所谓 。 有一次我问学生小学音乐课怎么上的 , 学生告诉我:音乐课老师拎录音机放歌听 , 也有学生说 , 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唱歌……学生的讲述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 是谁抢走了乡下娃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
我想改变乡村的音乐教育 , 借助音乐课的革新 , 让学生享受美育 。
从哪里开始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 如何激发兴趣就是教师的智慧 。 我拿出葫芦丝在课堂上吹起《竹林深处》 , 学生听着听着就静了下来 , 沉浸其中……当学生刚刚对音乐提起了兴致 , 家庭现实又迎头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在电视舞台上演奏的那些昂贵的乐器他们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
“其实学音乐没有那么贵 , 也不是用昂贵的乐器才能提升技能 。 ”我努力打消他们的顾虑 , 并承诺“一年 , 就一年 , 我会让你们也站在舞台上”!
听了我的话 , 教室里沸腾了 , 很多学生不相信 , 却也对未来的舞台充满期待 。
于是 , 我向学生许下承诺:你若是雏鹰 , 我便指引你蓝天的方向;你若搏击长空 , 我便给你腾飞的翅膀;你若是激浪的勇士 , 我便给你弄潮的力量;你若喜欢灯光的璀璨 , 我一定让你在舞台上绽放 。
我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 , 改变宇宙中一个小角落里的课堂 , 从而尝试改变一个个学生的未来世界 。
现实制约了学生的艺术发展 , 如何通过“小乐器”来填充学生缺失的艺术教育?那就从选“小乐器”入手 。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在校接受一年“一生两技能”的培训(竖笛、葫芦丝、巴乌 , 以及傣族舞);开设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是解决延伸音乐课堂的关键 。
指法和气息是学习吹管乐器的关键点 , 我用“指导”和“示范”形式进行教学、“接龙”和“研讨”形式进行巩固、“N+3”与“换挡”“信息技术融合法”“玩出和声”等方法进行强化练习 , 最后达到全面提升的目标……
一年后 , 我的学生真的凭借“小乐器”和民族舞登上了市县和国家级舞台 。
演出中 , 他们显得从容、优雅 , 当乐曲进入和声部分 , 和谐共生的不仅是音乐的美 , 还有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音律的掌握之美 , 更有校本课程与课后服务的实践、疫情期间师生隔屏迸发的音乐智慧……
舞台演出落幕 , 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 17年的课改坚持 , 就是希望能用艺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 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泛起涟漪、绽放异彩 。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巨源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16版
【教育|从教室走向舞台】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职业教育|这三类工作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用能言善辩,也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 pantone|从“中国红”开始,解码千年传统色
- 反派@四本黑暗流小说,主角化身反派,横推四方,从头燃到尾
- 电话|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 接纳!《论语》:改变命运,从学会接纳开始
- 小说$深爱沈从文的小说,细品他十句格言,文化底蕴深厚,凸显其人生观
- 反差&从一场生日宴的安排,看两个女强人的性格,反差真大
- 豪爵|主要通勤,周末跑烂路去钓鱼,从越野车看到了ADV,如何选?
- 书法|评展 | 失去灵魂的书写——从一场清代楹联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