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鹊$王建中秋夜写下一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整个唐代少有人及
【 鸦鹊$王建中秋夜写下一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整个唐代少有人及】有人说,中秋节的诗词,唐不如宋,宋代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几乎秒杀唐代所有的中秋节诗词,这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中秋节在唐代定型,成为朝廷认定的节日,但其重视程度,却远不如宋代,宋代是最重视中秋节的朝代之一,几乎做到了普天同庆,这也是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比唐代多的原因之一。
中秋节总是与明月联系在一起,唐代咏月的作品很多,传世的千古名篇也不少,但专门吟咏中秋的作品,却相对少了很多,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不信您现在在脑海中想一想,唐诗中专门写中秋的名作,能想起多少呢?只怕少之又少,不常读诗词的人,甚至一首都想不起来。
文章插图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便是唐代吟咏中秋诗歌中的翘楚之一,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中秋诗,甚至在整个唐代,能与之相媲美的中秋作品,都是少见的。全诗一共四句,诗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但从诗中不难看出是写于中秋佳节,诗人在与朋友相聚时写下了这首诗,原诗题目下有小注说“时会琴客”,可知的确非作者一人,但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凄冷孤独,似乎又是朋友离开之后才写下的。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中秋月色,后两句写中秋心情,二十八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诗人借景抒情、望月怀远,读来韵味无穷。
文章插图
首句诗人借助中秋特有的景色,一下子将苍凉萧瑟的景物推到读者面前,让人印象深刻,“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如水,照在庭院中好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白霜,树荫深处,聒噪的乌鸦也停止了喧嚣进入到了梦乡。中秋的月色大好,洒在人间有积水空明、澄净素洁的感觉,诗人用“地白”来形容,有一种冷色调的凄冷感。鸦鹊栖息,不大可能是诗人看到的,而是诗人听到并延伸的,因为即便中秋月色很盛,也不可能在夜晚看到黑漆漆的鸦鹊,所以推测真实情况只能是鸦鹊从聒噪变成了安静,于是诗人发挥想象力:鸦在树上栖息了。
接着一句,更加“冷气”逼人,诗人说“冷露无声湿桂花”,这是诗人再一次突出中秋的典型意象,露水凄冷,沁透着桂花。诗人这一句很妙,有一种双关的味道,既可以说是现实中露水湿桂花,也可以说是月宫中冷露湿桂花,古代本就有月中种桂树的传说,还有月中桂子凋落,桂树因而在人间生成的传说。妙在诗人用“无声”二字来描写,足见天地间一片幽静,也暗示着诗人抬头望月,为下文怀人抒情做出了铺垫。可以猜测,诗人是在酒宴散尽后才望月怀人的,亦或者当时大家沉浸在“琴”声中,激起了心中的那份神思。
文章插图
末尾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的妙处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诗人巧妙地进行了视角转换;第二,是炼字的妙用。
首先来说第一点。诗人通过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已经烘托了一种冷幽的气氛,现在却突然宕开一笔,视角从自己转变到了其他人,今夜月色极佳,普天之下必定有无数人在今天一同赏月,不知道这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呢?诗人明明是自己望月怀人,但却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种引人思考的表达方式,比单纯抒情,更能令人引起共鸣,同时也将这份思念扩大化了,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故乡的亲人,而在外乡的人同时也在遥望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 中秋!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没有豪放豁达, 有的只是悲情和婉约!
- 尘系列@【2021中秋献礼】张玉峰-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人物专刊
- 芙蓉楼送辛渐$2首冷门而优美的中秋古诗,让你回到千百年前,与古人赏月夜话
- 月色@赏读五首古诗中的中秋月: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 中秋帖!能与二王媲美的现代行书欣赏,笔法行云流水,结字精湛隽秀,好帖
- 伴子#中秋吟·七绝:今宵拂去关山月,酬谢长风伴子归
- 十二月帖@他的一笔书,让中秋节增添了无限情思,文人墨客每逢中秋总是谈起
- 水调歌头!历史上最美的三首中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能排第几
- 中秋夜宴@红楼梦:诡异凄凉的中秋夜宴,预示贾府抄家日期和林黛玉魂归时间
- 中秋节$中秋节那些古诗词,哪句你最熟悉?哪句撩动你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