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utfpc1800#喜迎《仁济医院报》500期 |袁蕙芸:这里记录的是历史,更是一种情怀

导语
《仁济医院报》于1997年正式创刊,由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院报题写报名,延用至今。一路走来,《仁济医院报》始终致力于传承百年仁济文化,反映职工和患者呼声。办报质量随着医院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成为记录医院发展、展示医院形象的一张生动名片。
《仁济医院报》是仁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即将迎来院报第500期之际,特组织“《仁济医院报》见证我的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我们由衷地希望职工能积极参与本次征文活动,书写您与《仁济医院报》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在此,院报编辑部向关心《仁济医院报》发展的各级领导、全院职工、媒体朋友、社会各界与热心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关心和鼓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文 | 袁蕙芸
stmutfpc1800#喜迎《仁济医院报》500期 |袁蕙芸:这里记录的是历史,更是一种情怀
文章插图

记得院报300期的时候,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的马德秀教授发来贺信“见证仁济历史,弘扬仁济精神”,这是对《仁济医院报》的最大鼓励和褒奖。
如今,《仁济医院报》即将迎来第500期。历经25年,院报承载的是仁济医院历任院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大力支持,记载的是历任宣传工作者、院报编辑部采访人员和编辑们的满腔热情和无私付出,镌刻的是几十个党支部、科室以及无数通讯员们和患者们的关爱。
在这里,作为院报常务副主编的我,唯有感谢!衷心感谢你们的热爱和支持,让院报成为忠实记录仁济医院重要事件与人物的一方天地。
用虔诚与敬畏之心刻录历史
还记得1997年《仁济医院报》创刊,团委与宣传科合署办公,担任院团委专职副书记的我有幸成为《仁济医院报》早期编辑部成员之一,共同参与了当年院报的部分校对工作。在泰兴路的一处老上海弄堂的编辑部里,人生第一次与院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初,当我第一次主编院报时,是极度慌乱无措的:不会写新闻稿,不知道如何排版,更不知道如何统筹文章……那几天真正品尝到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滋味。时任党委书记的蔡秉良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有了领导的鼓励和技术支持,经过整整三天通宵达旦学习《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排版布局,终于圆满完成了人生第一张《仁济医院报》的编辑出版任务。
记得2012年从人事岗位转岗到宣传岗位充满了挑战。一方面,作为全上海卫生系统唯一的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会经常接到猎头公司年薪百万的经济诱惑;另一方面是完全不熟悉的宣传领域以及院党委“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的培养模式。
最终,我选择“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零起步接受挑战。之后几年,几乎每天晚上和周六日不加班的业余时间,都泡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如饥似渴进修完新闻专业所有课程。如今,我有信心和底气成为一名有高度有思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管理干部,带好队伍,用虔诚与敬畏之心书写好仁济发展轨迹的每一步。
脚踏实地办好每期院报
院报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本日记,更是每月见二次面的老朋友。无论外部世界如何繁杂纷扰,院报她依然坚守真实与善良。
院报是全体仁济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是播种希望的田野,她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路线和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报道医院各项中心工作和大事要事;这里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记载了每一位优秀仁济人成长的步伐和成就;这里是仁济人追求卓越的广阔天地,不断对标世界最前沿技术,彰显医德医风塑造仁济形象;这里更是医患双方交流的桥梁,反映患者需求,致力医学科普…….“面向员工、面向患者”是永恒的办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