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孔子说“君子三戒,少戒色”,后两句才是精华( 二 )

戒色$孔子说“君子三戒,少戒色”,后两句才是精华
文章插图
03“老戒得”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国家依然没能重用他,他也不再要求入仕。子贡很为老师鸣不平:“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孔子说:“我不怨天,也不怪别人,下学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孔子晚年既不降低志向以求进取,也不隐居避世脱离尘俗。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正如他自己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向晚,孔子渐渐收去身上的锐意,选择自然随心,看淡得失。人至老年,身体、精力都与青壮年时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若仍强欲多得,则必须勉力为之,精力不逮,自然有损身心。我们常常看到史学家用“悲惨”二字,形容老年孔子。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在周游列国时的途中,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了。回归鲁国前夕,他那依门望夫14年的老妻亓官氏也饮恨病逝。回国不久,他的独生儿子孔鲤和德行出众的弟子冉耕又相继去世。后来那位忠勇耿直的弟子子路,又在卫国的政变中被剁成肉酱。另一个舍弃富贵、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司马牛也死于鲁城东门外。晚年的孔子,的确一直都在失去。但是孔子并未患得患失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依旧潜心治学,撰写《春秋》、研习《周易》,还有了“韦编三绝”的典故。而那时,孔子已经年近七十。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放开双手,也许世界就在你手中。人到晚年,要学会做减法,卸下包袱,放下执念,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做到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有一句名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世人崇拜孔子,不仅因为儒学对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浸润,更重要的是孔子万世师表的为人处世之道。从孔子身上,我们参悟的不仅是学识,读懂的更多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