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 二 )





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
文章插图

紧接着颔联,白居易没有说什么方法,而是描述了两件十分常见的事物:
想要测试一块玉真假优劣与否,必须要烧上三天才能看出,而判断树木能否成为栋梁之才,需要七年的时间。
这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淮南子》记载“钟山之玉”在炉炭中烧三天三夜不变色。另一个则是“豫、章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
虽然这是两种自然界的现象,看似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很多至理,都是从自然万物中领悟。看到这两天,读者隐隐能够懂得白居易所说解决疑惑的办法——时间能够检验很多事物的真伪。



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
文章插图

颈联,白居易更近一步,以两个历史人物来说明这个道理。
【 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当年周武王早逝,周成王尚年幼,周公摄政。许多人传言他有篡位之心。而西汉的大臣王莽,谦恭好学,生活简朴,对长辈侍奉十分周到,是当时的道德楷模。
但是,被传有篡位之心的周公,一生兢兢业业,辅佐成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而道德楷模王莽,却推翻了西汉,创建了新朝。
如果刚开始认识他们,肯定会被表象所迷惑,但时间最终见证了一切。
所以,最后一句说,如果当时他们过早的去世了,一生的真伪,又有谁知呢?



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
文章插图

这一联,又将诗中的真理深化了。有些时候,对于一个人,不能轻易的盖棺定论。就像周公、王莽,如果他们在早期去世,或许周公落得一个篡位权臣的名声,而王莽反而成为道德模范。
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做是白居易鼓励元稹的。因为他们都是因言被构陷贬谪的,谁忠义,谁奸诈,时间终究会证明一切。但同时,如果朝堂一直被奸臣把控,或者他们早逝,那么他和元稹的罪名是否也洗刷不掉呢?
除了这首,另外四首都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比如“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足见白居易活得很通透。



周公#白居易为何能善终?送给元稹的这组诗蕴含大智慧,学者:佛门真经
文章插图

明末的黄周星说白居易这组诗,是真正的千古名言,即便是佛门真经,也不过如此。这个赞誉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这组诗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哲理。
所以,白居易后半生“独善其身”,后来升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紫色朝服,美酒佳人相伴,有时间就和好友谈论文学,享年75岁。
而元稹,没能领会白居易诗中的意思,依旧对于朝廷怀有希望,想干出一番事业,最终在权谋斗争中失败,被贬谪出京,公元831年,暴病而亡。
两人的结局,实在令人嘘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