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有态度|李浩:所有写下的文字和故事,都先要说服自己

开栏的话
在当下文学的热闹与蓬勃之下 , 开放的争鸣与真诚的批评是否还拥有一席之地?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活固然诉诸活力与繁荣 , 但热闹的表象和对流行的追逐从来都不该是衡量文学品质的唯一标准 。 态度关乎内心 , 态度呼唤坚守 , 我们期待以直接而又真诚的探讨 , 直面文学现场 , 直击文学话题 。 为此 , 中国作家网开设《有态度》专栏 , 希望可以构建更健康的文学生态 , 引领更理想的文学生活 。
【有态度|有态度|李浩:所有写下的文字和故事,都先要说服自己】专栏第一期从“总体视野”出发 , 观照文体 , 邀请作家、评论家围绕“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进行笔谈 。
——编者
第一期 | 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
有态度|有态度|李浩:所有写下的文字和故事,都先要说服自己
本文图片

李浩 , 男 , 1971年生于河北省海兴县 。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 曾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文字 。 有作品被各类选刊选载 , 或被译成英、法、德、日、俄、意、韩文 。 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蓝试纸》《将军的部队》《父亲 , 镜子和树》《变形魔术师》《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 , 长篇小说《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 , 评论集《在我头顶的星辰》《阅读颂 , 虚构颂》 , 诗集《果壳里的国王》等 , 共计20余部 。 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 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 , 第三届蒲松龄文学奖 , 第九届《人民文学》奖 , 第九届《十月》文学奖 , 第一届孙犁文学奖 , 第一届建安文学奖 , 第七届《滇池》文学奖 , 第九、十一、十二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 。
所有写下的文字和故事
都先要说服自己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目前小说创作存在哪些问题?
李浩:每个时代的小说都可能有它较为集中的匮乏或者问题 , 但总有些伟大的作家会“跳出三界外” , 形成他的卓越 。 在这里 , 我谈这个话题 , 可能是部分作家的问题 , 而绝不会是全部 。 说这话并不是试图让自己的话“免责” , 而是试图让它更接近我的想说 。
当下小说的问题 , 在我看来主要有:一 , 格局不够 , 深入不够 。 我们现在的小说有许多的“浮雕艺术”或“手把件艺术” , 它在表层的艺术性上几乎可以做得无可挑剔 , 甚至会让人沉迷 , 然而仔细读过再回味的时候却发现它说出的仅仅是我们的“已知” , 是我们在社会学、哲学和之前文学中已经说过多次的那些知识和智慧 , 并不能更多地裨益我们——我们可能更希望 , 文学能够提供给我们在别的地方和别的“科学”中提供不了的知识 。 二是满足于“室内剧” , 一遍遍被书写的不过是狭小空间里的局促情感 , 最多也不过扩展为一个家庭——在这里几乎没有社会 , 经济和经济矛盾 , 没有政府力量和来自诸多“外界”的影响:它 , 其实回避了丰富性和真正意义的复杂 。 三是某种简单化、粗鄙化的倾向 , 似乎较之以前更为严重了些 。 标榜完全的不考虑读者自然是不恰当的 , 但矫枉过正变成对于读者、评论家和评委喜好的谄媚 , 则又是一个问题 。 我们多数时候会设想读者是“低于”我们的 , 在知识和智识上 , 为什么不能认为读者其实是水平高于我们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者想象成我们的精神和艺术导师 , 我们的写作就是要试图说服他们的呢?
我还想说 , 我们的文学想象力的问题 。 我们的写作太拘泥于现实生活了 , 大多数作家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 书写有真切感的生活让它能够带给我们“感同身受”的力量本质上更需要想象力;我们的志怪、传奇的文学传统其实同样需要用心接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