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艺评论丨“古今相辉”正在实现博物馆“都市之肺”的价值( 三 )


当下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过去一直在各自管辖年代上存在清晰的分野。一些大胆引入当今艺术表达创新的博物馆展览,常会带来“博物馆的美术馆化”的批评。但是,诚如主持了“永远有多远”“粮道山18号”展览的杭州博物馆副馆长许潇笑所说,“博物馆本身不是目的,美术馆也不是,它是一种方式”。
洛阳&文艺评论丨“古今相辉”正在实现博物馆“都市之肺”的价值
文章插图

上大“龙门”展
那么,博物馆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东南大学遗产保护研究院副院长胡石说:“从现代博物馆的历史来看,博物馆的设立,就是对当下和未来的一种修正。”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少古建筑惨遭破坏,于是有识之士设立了文物保存机构,保存古建筑废墟中留下的残件,以反对这些大肆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向公众开放参观,这成为了现代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起源之一。现代博物馆虽然收藏古物,但从诞生时起,它就是指向观众、指向未来的。在这一点上,博物馆与美术馆并无本质上的分别。当代艺术与古代艺术的“古今相辉”,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讲述方式。借助当代艺术家与文物的对话,打通美术馆和博物馆,也启发参观者去形成对于文物的理解,打通了展品与参观者,让参观者感受到今人与古人始终是同呼吸的。
作者:吴心怡(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