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少年时代的郎佳子彧和父亲在一起创作 。
虽然反反复复地练习 , 郎佳子彧却不觉得枯燥 。 这门家族手艺并没有给他带来沉重感 , 反而增添了许多乐趣 。
一方面他自己喜欢 , 学得快 , 总是一鼓作气完成一件作品 , 然后去挑战难度更大的 , 从一件件成品中获得莫大的成就感 。 另一方面 , 他有一位好师父——郎志春在其他事情上是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 动不动就要训儿子两句 , 但在捏面人这件事上 , 他永远在鼓励儿子 。
郎佳子彧6岁时 , 郎志春让他捏一个坐着的娃娃 。 两个半小时后 , 郎佳子彧看着自己捏出的丑娃娃 , 气得想揉成一团 , 却被郎志春拦住了 。
“我爸说我捏得不错 , 让我好好留着 。 ”郎佳子彧对采访人员回忆道 。 有时郎志春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 , 会提前跟朋友打好招呼 , 让他们主动要一个郎佳子彧捏的面人 , 为的是鼓励儿子的积极性 。
在家庭的熏陶下 , 郎佳子彧不知不觉有了一种使命感 。 小学二年级时 , 老师让学生们用“举世闻名”造句 。 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郎佳子彧一直在举手 , 终于被老师点了名 , 得到了表达梦想的机会:“我要让‘面人郎’举世闻名!”
全班一片安静 , 没有人知道“面人郎”是什么 。 老师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 , 让郎佳子彧解释一下“面人郎”的意思 , 解释完毕 , 全班还是鸦雀无声 。 那个场面让郎佳子彧至今难忘 。
“那次我心里很不好受 。 现在回想起来 , 没那么难受了 , 就记得当时想扛起‘面人郎’旗帜的使命感了 。 ”
郎志春曾对儿子说:好好读书 , 等你上学后就能在语文课本上看到作家冰心采访你爷爷的文章《“面人郎”访问记》了 。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 这篇文章从语文课本里被撤下 。 长大后 , 郎佳子彧在网上搜索到了这篇文章 , 看着文中爷爷的自述 ,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拖家带口四处流浪、被官痞恶霸打骂欺负、愁吃愁穿的境遇 , 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对一个传统手工艺人来说多么难得 。
2010年 , 郎佳子彧与父亲一同参加北京市文联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 临上场前 , 郎志春对他说:“我今天不表演了 , 你坐这儿表演 。 ”郎佳子彧上台捏了一个老寿星 , 收获一片赞叹声 , 随即被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破格吸收 , 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会员 。
当被采访人员问到“你觉得自己是不是艺术家”的问题时 ,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用觉得 , 我就是艺术家 。 ”
想做什么就立刻付诸行动
在捏面人这条路上 , 郎佳子彧并不是没有动摇过 。 准确地说 , 他最初的职业选择并不是捏面人 。
本文图片
·郎佳子彧在做捏面人 。
“我小时候 , 人们提起传统手工艺 , 都觉得很土 。 ”郎佳子彧回忆 , 刚上高中时 , 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 提到艺术特长 , 不是学芭蕾的就是学钢琴的 , 只有他站起来说:“我是捏面人的 。 ”像小学时一样 , 同学们一片漠然 。
“那时候要在网上发个捏面人的视频 , 不管捏成啥样 , 连骂你的人都没有 , 因为没人关注 。 ”郎佳子彧说 。 有一段时间 , 他觉得面这种材料限制了艺术发挥空间 , “体积偏小 , 表达出的意蕴不够夸张” , 甚至产生过“我怎么学了面塑”的疑问 。
转变发生于大学期间 。 一次他去看艺术展 , 还未进展厅就被面包烘焙的香气所吸引——一位艺术家将面包做成各种手的形状 , 铺满整面墙 , 当面包干裂后 , 呈现出类似掌纹的纹理 , 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