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2022 时间的朋友“35岁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二 )


有一位朋友在大医院实习的时候 , 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 。 一次他们师生俩一起做一台胃部手术 , 病人是一位年轻女孩 。
手术做得非常漂亮 , 肿瘤被完美地切除了 , 他们又仔细地清扫了一遍周围的淋巴结 , 这个病人的手术效果大概率会很好 。 按常理 , 手术到结尾 , 一般都是助手来缝合 , 因为这不是关键环节 , 可以让年轻医生练练手 。
但是 , 这次 , 当年轻医生准备动手缝合的时候 , 老师拦住了他 。 老师说:“这次我来 。 人家姑娘年轻 , 可别让伤疤太显眼 。 ”
当时 , 这位年轻医生心里就暗叹一声:这次我才知道什么叫名医 。
原来名医比拼的不仅是技术;不是别的大夫10秒能缝好 , 他8秒就可以;不是别人能缝一个百鸟朝凤 , 他能缝一个狮子滚绣球 。 名医比拼的原来还有另一种能力 。 他能体会到一个和医院手术室八竿子打不着 , 但是对病人很重要的场景:这个病人不仅要活命 , 而且 , 在未来 , 也许她还要穿比基尼 。
请你琢磨一下 , 体贴难道不是成为名医的原因之一吗?
有这样的共情能力 , 医生就能在每一个细节上 , 取得病人的信任 , 信任能让病人更加配合治疗方案 , 这本身就是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治疗目标的最重要的前提 。
也就是说 , 医生的医术 , 本身就是软技能和硬技能两个方面共同组成 , 准确诊断、开药方、做手术是硬技能 , 体恤病人的感受、激发病人的信心是软技能 。 缺失任何一个方面 , 都是不胜任的 。
著名的ICU医生薄世宁主任 , 经常在抖音上回答一些医疗问题 , 他说的一句话 , 我印象很深:“在今天 , 和患者达成联盟关系 , 也是一位医生的核心能力 。 ”

再来看一个故事 。
一位小学班主任 , 班上有三个学生上学没带作业本 , 要在群里通知家长 。 老师没有说三个孩子的名字 , 更没拍孩子的正脸 , 只拍了孩子鞋子的照片发到群里 。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各家孩子的鞋 , 家长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 而别人认不出来 。 督促的作用起到了 , 大家的面子也都保住了 。 你一看就知道 , 这位老师不仅会尽自己的责任 , 而且有能力想象不同场景下不同人的感受 。 我们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 , 但是我们就已经知道 , 这是一位好老师 。
你再琢磨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 , 那么他会被替代 , 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 , 他就无可替代 。 ”

也就是说 , 这可不是一个好人好事的故事 , 也不是一个老师有多温柔的故事 。 家校沟通 , 处理好和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 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岗位职责的重要项目 。 而一个老师从事情绪劳动的能力 , 就是让他更有岗位竞争力的软技能 。
你发现没有?刚才我们介绍的那位医生和这位老师其实展现的是同一种能力 , 这种能力就是软技能 。
对于软技能 , 有很多解释 , 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公开演讲、专业写作、团队合作、数字素养、领导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管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等 。
概括一下的话 , 这种能力 , 本质上是一种连接能力 。
软技能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 。 它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 , 要求我们变成“接口” , 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35岁的人 , 有了更丰富的人生阅历 , 有了对他人处境更细腻的体察 , 发展出了更大的社会网络 , 还有就是 , 更柔软的心灵 。 这些东西其实大家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