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科@岁时草木记①|蜡梅可不是黄色的梅花 它和梅花各有各的妈
编前语
枯荣顺天时,生发应地气。“岁时草木记”,关注身边这些你看惯的草木,从植物的角度,不仅能体验四季的变迁,还能感受一下人类这短短几千年,和大自然的相生相伴。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刘可欣
文章插图
● 嘉宾介绍|孙海,科普作家
小寒刚过,梅花和蜡梅陆续开了。
“梅花和蜡梅”?为什么不能统一说“梅花开了”?那是因为蜡梅可算不得梅花。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梅花还有更多、更深的误解。比如究竟是“蜡梅”还是“腊梅”?傲雪寒梅竟然是“名不副实”?封面新闻邀请了植物学科普作家孙海,在冬梅绽放之际,带来一场“梅”香扑鼻的科普。
夹竹桃不是“桃”,蜡梅也不是梅
“腊梅”还是“蜡梅”:分清了,又没完全分清
正如“麻婆豆腐里没有麻婆,老婆饼里也没有老婆”,孙海介绍说,其实我们对于蜡梅的认识,一直都有误解。“夹竹桃不是‘桃’,南天竹也不是‘竹’,串钱柳也不是‘柳’,蜡梅和梅花也不是一种植物。”蜡梅,在《中国植物志》里,植物名作“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的植物,而梅花则是蔷薇科李属植物。科与属都不同,自然不能归为一类。
文章插图
蜡梅
那“腊梅”和“蜡梅”,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用法呢?孙海解释道:“我们可以从清代学者陈淏子所著《花镜》里略窥一二:‘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因此,蜡梅才是其正名。所谓的‘腊’梅,是因为它花开于腊月,才渐渐传为腊梅。”
在历史上,分不清“蜡梅”与“腊梅”的,大有人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为“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但是在《本草纲目》的参考书目《救荒本草》中,又以“腊梅”来称呼: “腊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树枝条颇类李,其叶似桃,叶宽大纹脉微 粗。开淡黄花,味甘微苦。救荒采花,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同样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也曾写作“腊梅”。虽说“腊梅”也不是完全有误的写法,但是“蜡梅”,确实能够更准确地表现“色似蜜蜡”的特点。黄庭坚写蜡梅“香气似梅花,似女工撚(读niǎn,指用手指揉搓)蜡所成”,苏轼写蜡梅“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这些诗句都道出了蜡梅的“色似蜜蜡”。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蜡梅都在冬季开放。虽然专家学者对于蜡梅科属的分类存在不同的观点,但一致赞同的观点是,蜡梅科至少包含蜡梅属和夏蜡梅属①。《中国植物志》(1937年版)中指出,两“属”中,有各种蜡梅,有的花期是5至7月,有的是8至10月,还有的是11月至翌年3月,等等。因此,把这种植物统称为“蜡梅”比较妥当。这样做,一来能够表现出它的花瓣色似蜜蜡、有蜡质感;二来可以涵盖各种花期的蜡梅。
由此看来,写作“腊梅”确实不太合适。
文章插图
蜡梅
梅花为中国原产 殷墟曾出土数枚梅核
3200年前,梅就是中国人的重要调味品
在讲到梅花和蜡梅的种植历史时,孙海介绍说,这两种植物,都是原产于中国的植物。“最早的梅花,生长在中国南方山野间的山涧水岸边,因此也就有了‘江梅’的别称。后来,才被移植在园中栽培。”
- 人间草木$寸寸芳华,染遍烟凉,谁的悲欢,荒了流年,谁的时光,凉了初见
- 周汝昌@宋代才女16岁时填一首词,问世之后就名动京城,文人莫不击节称赏
- 书法#他是书法史上的“旷世奇才”,30岁时写了一封信札,流传800多年
- 处女男@寇准8岁时写了一首诗,却成为了他一生写照
- 岳阳楼记@陆游45岁时写下一首诗,其中两句流传千古,让人摆脱迷茫和焦虑
- 才女$唐朝一才女,6岁时作出一首诗,父亲看后气得把她送进道观
- 甘罗$两个古代的神童,其中一个6岁时的一副对联,现在人们还在研究
- 陆游!岁时草木记②|陆游和范成大梅林隔空“偶遇”,见证者到底是梅花还是蜡梅?
- 卢照邻!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堪称四杰第一惨,40岁时跳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鸭蛋青@和田碧玉碧玉色系分类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