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

电影《爱情神话》在岁末年初成为太多人评论的现象级作品。一位“沪漂”导演与一群上海演员,用上海方言演绎的一幅魔都风情画,不仅带红了新一批网红打卡地,还掀起了关于爱情、女性、都市生活,以及关于上海这座城市风俗与文化的考据热。
昨天,《爱情神话》出品方与主创团队一起走进永福路52号,对话沪上文化名人。那里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旧址、如今上影厂创作中心所在地。在昔日谢晋、吴贻弓导演工作过的地方,大家从电影艺术出发,探讨究竟是怎样的城市生活经验涵育了这则生动的电影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创作过程、社会审美情绪,最终促成了这部展现上海生活一隅的“海派小精品”口碑“出圈”。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

影片的导演、编剧邵艺辉说:“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喜欢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六七年,这位90后女性把她对自己生活街区与周边朋友的日常体察写成了故事。在她眼中,“这座城市给了我创作灵感。我理解的海派文化是包容、多元的,真正尊重人本身,以人为本。”
从人出发、写出具体的人的生动鲜活,同时包容接纳不同的生活态度,恰好也是《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之一。
立足上海但也能跳出上海,切中普遍的“社会幸福学”
用全程上海方言来讲一个当代上海都市的生活故事,徐峥形容,“光想想就很来劲”。
如这一串限定所示,《爱情神话》的切口极小。影片的取景框里没有上海城市地标,它在五原路一带划出半径两公里,把影片中人的行动轨迹框在永不拓宽的马路、梧桐掩映的洋房、能兼容画廊与修鞋摊的弄堂。加之上海方言演绎,倘若上海是海,老白他们的故事只是其中一滴水。
但它绝不是“窄众”的,仅从源源不断的影评可见一斑,让人有话想说的电影,终归是激荡了某些共鸣的。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说:“沪语当然是海派文化的载体,但前提这是一部好电影,电影中的人物与文化美,然后才有大家的爱屋及乌。”影片所表达“文化美”的具体投射,包括人与人相处时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包括老白对女性的尊重、而女性是独立的。
复旦大学副教授、社会文化人类学专家沈奕斐用“社会幸福学”理论来阐释《爱情神话》引发的可观讨论。“大家都在谈论海派文化。其实海派文化有个特征,即‘不做评判’。”当导演“不做评判、如实呈现”,不笼统地把老白、老乌、李小姐、格洛瑞亚、蓓蓓他们分正面或反派,真实的生活便自然流淌。于是,“电影里看到了上海市民安稳的、各自经营生活的气质,这样的生活符合我们当下社会情绪幸福的想象”。能切中社会审美情绪,电影有了层层荡开涟漪的起点。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

公众号“畸笔叟”以推介沪语闻名,执笔人郑健同样认为,《爱情神话》立足上海,但也能跳出上海,“影片表达出的都市人的悲喜,是和许多人相通的”。它不局限于“上海特供”,恰恰相反,在当代都市生活中狂奔过的人,都可能被故事里某个片段击中,是“广播”而非“窄播”。
老乌!《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社会幸福学”在这座都市中自然流淌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