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张潮《幽梦影》第四则,用字不到200个,竟然密密匝匝地罗列了近20个文化典故。
原文如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史最著名的物与人的组合,它们“千秋不移”地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诗文书画种种形式流传——甚至包括文中所言的松与秦始皇,鹤与卫懿公等“反面教材”。
其中有些组合我们非常熟悉:



卢仝&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文章插图

石涛册页——菊与陶渊明。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与林和靖(名逋)。
林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莲与周敦颐(号濂溪)
周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草与屈原(字灵均)
屈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桃与避秦人(《桃花源记》人物)
陶潜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荔枝与杨贵妃(号太真)
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琵琶与王昭君(世称明妃)
杜甫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卢仝&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文章插图

华三川《王昭君》还有些组合我们不太熟悉——起码悦华不太熟悉,故整理如下。
①竹与王子猷
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他一生爱竹。在《世说新语》“任诞”部记:
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须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有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所用典故源于王子猷爱竹。
②杏与董奉。
董奉,字君异,三国吴人,著名医者。葛洪在《神仙传》中写他隐居庐山时“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郁然成林”。
等杏子成熟后,就“于林中做一草仓”,让人自行以谷换杏,“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余人”。
这就是称中医界为“杏林”的来源。
③石与米芾。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因言行与癖好特别,被称为“米颠”。他爱石成痴的故事见诸后人笔记甚至《宋史》中。
《宋史》米芾传:“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卢仝&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文章插图

任伯年《米芾拜石图》而后人笔记中的记载则更有趣。《宋人轶事汇编·清波杂志》卷一三:
米元章守涟水,地接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目,加以美字。入书室则终日不出。时杨次公为察使,知米好石废事,因往廉焉。至郡,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付公,汲汲公务,犹惧有阙,那得终日弄石?”米径前以手于左袖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清润。米举石宛转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一石,叠嶂层峦,奇巧又甚。又纳之左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取之,径登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