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图: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五 )


▌如花美眷 , 似水流年
许之衡在评论清朝瓷器绘画时 , 认为“清康熙 , 专以名工制瓷器 , 名工绘画 , 殆纯属于美术范围 , 而高穆浑雅之气 , 犹未尽掩入 。 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 , 至乾隆则华缛极矣 。 精巧之至 , 几于鬼斧神工 , 而古朴浑厚之致 , 荡然无存……” 。 陈浏曾评价:“世界之瓷 , 以吾华为最 , 吾华之瓷 , 以康雍为最 。 ”
康熙瓷器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不仅仅是指此时制瓷技术的造诣 , 更是康熙瓷器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 自由社会环境下 , 使窑工的创造更加自信 , 也使得图案更加有精神 。 大量出现的图片素材和完善的釉上彩技术 , 使瓷器画匠能够充分地发挥 , 刚劲有力的长短线结合 , 平涂的设色 , 使画面比书本里的插图更为引人入胜 。 而且 , 五彩的表现手法和风格都极有利于仕女图的绘制 , 既可以将版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再现 , 又可以赋予画工自己想象的色彩 ,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
雍正时期 , 清廷加强了对景德镇御窑厂的控制 , 强调“内廷恭造之式” , 从选料到画样设计都参与的雍正皇帝 , 使景德镇的画工渐渐失去了创作的活力 , 瓷器虽然绘制得极为文雅工整 , 但却失去了康熙一朝绘画的刚健奔放自由的气度 。
在宫廷的影响和皇权控制之下 , 康熙以后的仕女瓷器大头比例的仕女已经不复存在 。 《活计清档》中记载 , 雍正四年(1726)正月二十六日 , 太监杜寿交来美人画一张 , 雍正看过后评论:“ 美人头大了 , 另改画 , 下颏、肩膀俱要衬合着头画 。 ”后期随着西洋画师的加入和西洋画法的传播 , 人物比例是越来越准确 , 各种阴影透视技巧 , 随着珐琅彩、粉彩技术的发展 , 瓷器上也更多采用更为柔和的粉彩来绘色 , 但对比其康熙朝的美人瓷器来 , 却少了些味道 。 雍正的女人们确实柔美 , 但却不再活泼明朗 。
【玉雕|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图: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康熙瓷器上那些美人 , 与那些纸墨上的美人不同 , 与古往今来的仕女都不同 , 夸张提炼的情绪和身体姿态使得她们比书本和绘画更加有活力 , 她们的美不是画家刻画下的多么细腻写实的形象 , 不是身着多么华丽无比的首饰衣裳 , 而是在窑工笔下 , 她们更真实 , 更夸张的情绪表达 。 原本的幽怨情绪 , 瓷器上的仕女更幽怨 , 原本的追逐打闹 , 瓷器上更加疯狂和真实 。 带着时代背景 , 有自由奔放的气质 , 康熙瓷器上的美人们 , 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 她们抗拒了时间 , 如花美眷 , 似水流年 , 几乎就要天长地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