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二 )

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两句,词人交待了快哉亭的创建经过,点明修建亭子的人和自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苏轼在此处反客为主,用了非常幽默的语气,特意把张偓佺修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两人非比寻常的关系,因为只有秉性和意气相投的知己之间,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更一步印证了他们惺惺相惜的、融融洽洽的关系。而这些描写快哉亭的句子背后也充分表现出两人友谊之深厚。接着词人又写快哉亭的窗户进行了色彩的点染,快哉亭的窗楹粉刷着青红两色的油漆,色彩新颖靓丽,就好像刚刷上去的一样,在夕阳余晖的映射之下,熠熠生辉。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快哉亭绣帘卷起,洒在江面上的夕阳余晖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不禁让词人心神摇曳、心旷神怡。这四句描绘的画面简直就是一幅《快哉亭晚照》图卷。其实苏轼不光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流传至今的画作就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苏轼·《古木怪石图》)苏轼在谈论绘画艺术的时候曾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物写象略与诗人同。”他以此得出结论:一位真正的画家本来就是诗人,相同的道理,一位真正的诗人同时也是画家。苏轼谈论绘画时还说:“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在苏轼看来,想象力是诗歌和绘画创作的基本元素,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人既成不了诗人,也做不成画家。苏轼将绘画和诗词创作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他的这首作于快哉亭的词作,前四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四句不管是对景物的大小、远近,还是虚实、明暗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画面布局。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苏轼·《潇湘竹石图》)远处目之所及的水天相接的景象,近处夕阳映射下的快哉亭。远山与近水相对,快哉亭与宽阔的江水相对,澄澈的江水与水中的碧峰倒影虚实相对,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江面,分外耀眼,这是极具色彩感染力的景象。整个画面错落有致,又完整统一,富有立体感、形态美。不管是词人对线条的勾勒,还是给画面的色彩点染,为的就是将快哉亭这一中心景物烘托出来。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接下来五句,是词人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苏轼用“长记”二字,唤起他对扬州平山堂的记忆,平山堂为何会出现在这首描写快哉亭的词作中呢?原来平山堂与苏轼生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他就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苏轼早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苏轼进入仕途后,欧阳修对苏轼多有指点,不管是文章学问还是为人处世,苏轼都学到了很多,两人亦师亦友。人生@苏轼很有哲理的一首词,在景物中蕴含着人生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文章插图
(欧阳修画像)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扬州任职时修建的。公元1071 年,苏轼最后一次与欧阳修见面,次年欧阳修去世。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经过扬州时登临平山堂,凭吊了欧阳修,写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词。在词中,苏轼回忆了这位文坛先辈对自己的提携和嘉奖,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深切怀念。当年苏轼在平山堂欣赏江南美景,那种烟雨蒙蒙,天边孤鸿飞影穿行于天际的景象,那种若隐若现、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都成为词人美好的回忆。苏轼在黄州饱览快哉亭周围的风景时,眼前的景色像极了当年在平山堂看到的景色,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形中就勾起了他对欧阳修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