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闻一多精神的传人( 三 )


正因如此 , 尽管他是闻一多先生亲属 , 他写的闻一多传记仍是权威的信史 , 他做的年谱长编一直是闻一多研究、西南联大研究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极为可靠的材料 。
西南联大精神的传薪者
随着闻一多研究的深入 , 自然带来了闻先生对西南联大研究的关注 。 历来闻一多研究都是西南联大研究重要的课题 。 闻黎明先生在收集闻一多文献史料的过程中 , 自然而然顺带关注了西南联大的有关文献史料 , 也亲自撰写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 。
除此而外 , 他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随后易名为《抗战风云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台湾出版)、《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 , 两本专著深入研究了西南联大在反对妥协、文人抗战、学术参战、投身战场、关注日本等多方面的学术问题 , 成为西南联大研究最扎实的成果之一 。
闻先生在《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西南联合大学是有待不断开发的‘富矿’ 。 ”为了开发好这座“富矿” , 他不仅欣然受邀担任云南师大的特聘教授和西南联大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投标项目“西南联大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的主持人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项目的主编 , 更紧密团结海内外一批西南联大研究专家 , 鼓励像我这样的联大研究队伍中的“小字辈” 。
“老闻同学”是闻黎明先生的爱女闻亭对父亲的昵称 。
1月3日下午 , 忽得闻先生辞世噩耗 , 所有熟知他的人都感到愕然和惋惜 。 正如《西南联大的背影》一书的作者、今年已经86岁的余斌教授所说 , 闻先生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西南联大及闻一多研究的重要学者 , 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师友 。
闻先生是公认的史学专家 , 其实 , 他身上也流淌着诗人的血液 。 1971年 , 他写了一首《珍惜今天的确应该》 , 被收入郝海彦主编的《中国知青诗抄》 , 以及臧棣、西渡两位诗人选编的《北大百年新诗》 。 他写道:老人总爱在槐荫下追忆过去/小伙子更喜欢在阳台上高谈未来/可是只有今天才最实在/珍惜今天的确应该 。
……
当然 , 虚度的人也有后悔的一天/那时再跺足捶胸恨不得把时光回拽/可是“今天”不像放出的鸽子还能飞回/懊恨过去不如发奋将来 。
懊恨过去不如发奋将来 , 珍惜今天的确应该 。 这位分秒必争地探索未知、启迪新知的诗人、学者 , 像他的祖父闻一多一样 , 生命不息 , 奋笔不止 。 如果天假以年 , 再给他强健的身体 , 他一定能够取得更为恢宏的成就 。
他已走向历史的另一国度 , 在时空交错的关口 , 他一定能听到女儿闻亭在正式告别前夜深情的告白——
“老闻同学 , 你还好吗?你个讨厌的家伙 , 一日还给丁丁(闻黎明先生的外孙——笔者注)讲历史 , 三日便咔嚓把我们扔下 。 看在你走得果断而没有痛苦 , 先姑且原谅你 , 回头算账 。 我无时无刻不想你 , 好在你和妈妈教导有方 , 在你们的精神支持下 , 我终于为明天的送行和暂别做好了准备……你北大的同学、北大荒的战友、社科院的同事、浠水老家的人们、西南联大的家属、你和妈妈的朋友们、我景山和北语的同学同事……明天都会和家人一起为你送行 。 您教导我著书立说、名垂青史 , 看来实现了一些 , 别得意 , 后面的待历史继续评说 。 为您骄傲!”
在走向未来的光影中 , 留下他凝望红烛映衬下的闻一多的背影 。 他的背影 , 将定格成为永恒的剪影 , 映衬出生命的辉煌壮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