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代际、不同国度学者的传承与创新 , 使本次会议议题的研讨广泛而深入 , 以严谨的学术精神探讨文明交流的种种可能途径 , 也呈现出文明交流中存在的种种障碍 。
“了解文明差异和化解分歧是族群和谐、文明共生的前提 。 不同文明之间 , 只有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 美美与共 , 才能共享世界和平发展的成果 。 华侨华人文学既讲述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故事 , 也讲述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 ,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具有特定的意义 , 其讲述位置及方式也更符合所在国民众的认知心理 。 ”陈庆妃说 , “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的认知 , 我们希望将华侨华人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 , 建立学科自主性 , 在全球化文明对话、互鉴的视野中 , 推进华侨华人文学研究 。 同时 , 凝聚全球华人学者的智慧 , 将‘华侨华人文学与中外文明交流’研讨会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 , 不断深化、转化研究成果 。 ”
中国经验与本土经验相融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华侨华人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 离不开众多学者多年的潜心研究 。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师沈玲在她的文章《中国经验:海外华文诗歌的文化表征》中表示 , 海外华文诗歌中的中国经验有两点内涵:一是指其语言、艺术表现等不脱中华文化的胚胎 , 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决定的;二是海外华文诗歌中的中国经验与作者居住国的本土经验相融 , 这是由创作主体的多重身份决定的 , 也是文化在异域传播与族群传承中必然伴随的变异性决定的 。
沈玲说:“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侨校 , 所以我们的生源很多来自东南亚 , 我也因此关注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发展 。 在《同根共荣:东南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历史回顾》一文中 , 我通过回顾东南亚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 , 发现二者是一种同根共荣的关系 。 ”
陈庆妃一直以来也致力于华侨华人文学研究 , 目前负责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文学研究”、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新移民文学回流现象研究” 。
在《“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以新移民作家为考察对象》一文中 , 她提出“侨乡”联结着海外华侨华人与其祖居地 , 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地域空间 , 侨乡研究不能局限于社会学、经济学、国际移民学的数据分析模式 , 而应该成为具有独特内涵的审美对象 , 以侨乡文学为路径 , 以华侨华人的“双乡”生存模式为典型样本 , 揭示全球化流动时代下华侨华人海外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 。
“从事华侨华人文学研究 , 既是源于华侨大学‘因侨立校 , 为侨服务’的宗旨 , 也是缘于个人的学术兴趣和情感 。 ”陈庆妃说 。 (杨宁 赵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10日 第 06 版)
责编:陈亚楠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海蓝宝#同戴海蓝宝石首饰,卡米拉奢华繁琐戴妃简约大气,展现了两种美
- 青少年|新华全媒+|以刀代笔,壳上舞蹈——蛋雕艺术献礼冬奥
- 翰墨交谊&华艺在线·淘珍30期|翰墨交谊:同一上款旧藏专场
- 四大文明古国&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 风雨同路@「作品欣赏」喜迎华诞,书法家孙大纯以书法礼赞伟大祖国
- 诸城市!诸城市大华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写“春联”送“福”活动
- 虎画@葛新华新春虎画 :2022虎啸生风王者归来
- |周朝阳赚钱语录精华(3):有些事早做准备比较好,比如35岁职业危机
- 碧血剑@鹿鼎记中,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西华,究竟是什么身份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