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二 )


文章插图

▲数字人文实验室
【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大学图书馆既可以很安静,也可以很热闹。我们期待,学生可以在图书馆里发出更热烈的学术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蔡迎春说。
空间的溢出效应
一些微小改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不仅高校的图书馆正在从无声走向有声和多元,更多学者呼唤,大学校园应当有更多“声音”。
何为大学?大学何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就职演讲中说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百年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在校园中互相争辩、为真理而讨论的场景至今令无数青年动容。
而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内的一批名师大家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如今的大学校园不够“热闹”,校园内还缺少讨论的热潮,由此会影响创新的活力。
“通过交流激荡思想,这对大学来说太重要了!”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师尹舜认为,好的想法和创意往往诞生在一场放松的讨论之中。一杯咖啡、一排椅子、一场散步都是迸发灵感的源泉。但问题在于,在不少高校,老校区的建筑密度较高,缺少可供师生活动的公共空间。他举例道,从前每逢有学生想找他谈心、聊聊,除了办公室,再也找不出合适的地点。“一个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必然拥有开放、共享、复合的校园环境。表现在校园建筑上,同样如此。”
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青春河畔,紧邻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晨园”楼,就新改造了一栋漂亮的白色小楼——陇上书店。它被师生们亲切称为校园“左岸”。它的设计师,正是尹舜。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文章插图

在尹舜看来,校园书店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更延续了高校的文脉和人文气息。为了让书店成为连接校园的通透“窗口”,这里设置了很多半透明的界面,以增加空间的延绵感。比如,旋转楼梯改为“华理蓝”的钢楼梯,透光的转角楼梯处恰似一座灯塔,寓意这间书店可温暖整座校园,促进科学与艺术的互融。如今,陇上书店已成为具有书店、咖啡、文创、沙龙等复合功能的校园重要公共空间。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文章插图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文章插图

“空间会产生溢出效应。一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可以给校园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告诉采访人员,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原先的走廊比较宽,师生们平时从这里路过,很少有人驻足。后来有一天,走廊里添上了几张小圆桌,由此,通行功能便叠加了交流聚合功能,如今,这里成了许多老师学生会停留、交谈的地方。
不少大学的食堂改造,同样也上演着类似的“叠加戏法”。食堂不仅仅是“干饭”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多师生开始利用用餐时间交流讨论。在上外虹口校区,食堂内新增了两处阅读区,装有充电装置30个,摆放着多个书架供学生自习、交流,学习吃饭两不误。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文章插图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文章插图

流动的空间
培养具有交叉视野的人才,从“打破围墙”开始
从图书馆到书店,从食堂到宿舍,观察大学校园里的空间变化,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增强连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