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三 )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

在淮河《怀远县志》记载“启,禹之子也。旧志云:启居荆山下,后代立庙以祀之”是为“有夏帝启之庙”,享受淮河荆山地区民众的万世祭祀。可惜的是荆山之巅的“有夏帝启之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但有照片与文献记载为证;“有夏皇祖之庙”的大禹庙,仍屹立在淮河涂山之巅。当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中游埋头探寻夏王朝踪迹而不得时,有没有思考过“有夏帝启”在夏文化中的标志作用呢?新启动的“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仍然把数百公里外的二里头遗址作为破解夏王朝的重点范围,是否有些盲人摸象,在浪费国家有限的资源?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

夏文化形成的标志是夏王朝的建立,中华文化启蒙的标志是象形文字的产生。在笔者关于夏文化的研究成果中,甲骨文“山”字就直接产生于对荆山、涂山形象特征的刻画。这一结论,直接体现在近年发掘的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山”形刻画符号。涂山东北方不远处的双墩文化遗址发现的六百多不同刻画符合,被认为是中华文字产生的雏形,是中华文字的摇篮,历史也将证明这一结论。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

在淮河《怀远县志》中,对于笔者关于夏文化的甲骨文“山”字起源研究成果,同样有着明确记载与印证。“涂山大禹庙碑记”记载“涂山,古名山也。禹昔会诸侯于此,执玉帛者万国。此为一人都会明矣,至今禹会有村此其验也。”。涂山在很久很久的古代,或者说夏代及夏代之前,“山”就是特指涂山,只不过在涂山建立的夏文化传播到其他氏族部落后,作为夏文化的代表文字“山”字才逐渐被虚化为通用名词。这一文字虚化现象,同样体现在“华”“夏”“山”“水”“石”“舞”“古”等象形文字中,是淮河涂山建立的夏王朝形成的夏文化走向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代表的标志。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

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新考古学,五年内完成“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的历史使命,根本破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文化起源,揭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让辉煌的中华文化光照世界,笔者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作者:赵辉)。



中国历史&夏王朝难觅踪迹?终于发现绝世文献记载夏文化的点点滴滴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