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丨创新职教新样本,靠实践走出可行之路
【工人日报社评】
_原题:创新职教新样本 , 靠实践走出可行之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只有将理论教育和技能实训紧密结合 , 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 , 培养出撑起“中国制造”的劳动者队伍 。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 难的是实践中如何去做、取得实际成效 。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 充分发挥职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动能 , 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 。
据1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升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从技术技能、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对接企业标准 , 打造了一支“三师型”教师队伍 , 即学校教师既是课程老师又是技师 , 还是企业的培训师 , 将企业的管理做法、学校的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到学生的实训课 ,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 近年来 , 该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连续拿下了“三连冠” , 实习对口率、就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都有大幅提升 , 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 这是各地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一个案例 。
近年来 , 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打造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 , 有关部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改革 。 很多地方借鉴国外“双元制”培训模式 , 推出了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 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融合、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校融合 , 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新样本 。 其中 , 有的立足校内 , 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 , 建立工匠导师制 , 强化职校生的实践能力;有的立足企业 , 建立“厂中校” , 引进院校老师 , 打通实践与理论的“隔离墙”;有的建立跨地区职校联盟 , 通过资源整合 , 实现多地区、多职校的联合 , 等等 。
不过 , 职业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 一些职校的改革尽管下了不少功夫 , 但实效并不明显 。 有的职校在开展实训时 , 将学生交给合作企业管理 , 企业往往片面看中职校生提供的劳动 , 缺少对其技能的培养 , 导致职校生沦为廉价打工者 , 引来不少质疑 。 有的职校不注重实训课的质量 , 更多关注培养计划的完成 , 而相对较少关注学生实际技能的提升 , 校企联合培养甚至沦为一种形式 。 有的职校专业设置和培养体系滞后 , 动态调整步伐慢 , 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 导致一些职校生不能充分展现学到的技能 , 有的甚至没有用武之地 , 诸如此类 。
梳理一些职校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 , 它们大多着力实现“学校—企业—学校”的全链条融通 , 让职校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流程的核心主体 , 承担起教学和实践双重责任 , 从而减少因模块化培养连接不顺畅而形成“两张皮”现象;有的职校老师成为职校和企业间的桥梁 , 拥有职校老师和企业培训师的双重身份 , 使得老师能将企业的需求、职校的专业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 , 便于职校动态调整培养计划 , 也更加契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的职校生入学即在校内企业就职 , 在校期间既是职校生又是企业职工 , 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 , 也经受了职场的锻炼 , 这使其离校后能尽快实现从学生身份到劳动者的转换 , 更加通畅地对接企业的用工要求 , 更快完成岗位适应过程 。
与普通教育不同 ,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岗位实践 。 专业培养体系与岗位需求的结合程度、实训企业的选择 , 直接影响职校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构成 。 只有将理论教育和技能实训紧密结合、互相支撑 , 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 , 培养出撑起“中国制造”的劳动者队伍 。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 难的是实践中如何去做、取得实际成效 。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 丰富工学一体的结合方式 , 让工学一体“无缝对接” , 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充分发挥职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动能 , 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 。
- 天涯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丨农业植保员证书丨农圣教育
- 求职|助业者说丨投简历没回音、面试通不过?“绊脚石”可能是自己
- 通州|一线访谈丨2022职场突围记:这一年他们以退为进
- |视线|职场节目:唯有真实才动人
- 招聘|南通宏大杯丨第十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染色小样工技能大赛
- 翡翠|?翡翠丨中千入手的大马坎翡翠原石,巧色巧雕齐天大圣,意境十足!
- 高校|助业者说丨职业指导师:家门口丰富就业服务等你来
- 奇石|项京讲堂-翡翠叶子
- 雕刻|项京讲堂-雕刻翡翠手镯芯
- 苏州|非遗文化丨苏州吴中光福: “指尖上”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