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东西问 | 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之七:杨朝明:为什么说儒学是超越时空的思想?( 二 )
有人说,读《论语》,越是年龄大了,读起来越有味道。在一个人没有尝过生活的艰辛,没有经历过人心和社会的复杂时,很有可能体味不到其中的道理。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对年轻人要因材施教、适时而教。
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河,这条河从前天流到昨天,从昨天流到今天,它还要去到明天,那么这条河的水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我们要寻找适合的路径,去了解这条河。实际上,传统是一以贯之的,它在历史上形成,并且在历史上发挥作用,那么它今天一定有生命力。
当下,人们总是希望给传统文化穿上时髦的衣服,去迎合当下的孩子们,说:“你看,多好玩。”我见过一些网站,把孔子——我们心目中的圣人,弄成一个很搞笑的卡通形象,这种太过于强调趣味的包装,失去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敬畏。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为优秀传统文化制作得体的时装,而且应该努力让当下的人特别是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孩子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文章插图
2016年7月,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景区吸引参观者。中新社发 刘勤利 摄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人员:“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的哲学思想,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种哲学思想?
杨朝明:天人合一思想的确很高深,不过说起来也简单,我个人理解,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当然,我所说的自然,不仅仅指山川、河流、星空……,所谓自然,就是时空中非常纯净的那些东西,他也是指人的本质。它就像人一样,人的自然状态是什么?刚出生的婴儿天真得很,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再纯粹了,失去自然的本真。自然的、外在的形式可以有变化,有生有灭,但自然的本质属性没有变化,它不会灭,所以精神和自然的同一性,是高于一切形式的存在。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首届新疆哈密星空摄影采风暨摄影大赛在哈密雅丹景区启动,摄影师在拍摄星空。中新社发 蔡增乐 摄孟子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就是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这就是让人身心合一,这些哲学的形式可以变,但内容不会变。
孔子说三代之礼形式可能不断变化,但本质却不会变,《论语》中子张问孔子:“十世可知也?”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将来由谁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孔子的意思是,无论过多少代,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原则都不会变,所以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本质状态。只要了解这种本质,人们就能遵循它,遵循这种最根本的道,自心就不被一切形式所迷,回归自己的本性,求其放心,守分听命,明其明德,致其良知。可以说,在天人合一这种价值系统中,它实际描绘了很多东西,是辩证统一。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人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能让我们同世界和自然更好地相处,但目前中国正在面临新的时代挑战,你觉得如何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把中国的故事讲到位?
杨朝明:刚才说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讲中国故事时必须有的一种真精神,把握不了中国的这种精神,给世界讲故事可能讲不明白。也就是说,想要介绍中国,首先必须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维,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