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秋#冰心与梁实秋互写悼文:有一种朋友联系少,却永远忘不了


冰心曾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冰心与许多同时期男作家相交甚笃,如老舍、巴金、梁实秋、萧乾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和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一同去拜访冰心。
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任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上时,她很激动地指着漂亮的韩菁清说:
“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
实秋#冰心与梁实秋互写悼文:有一种朋友联系少,却永远忘不了
文章插图
当胡百华回台把冰心的原话转告梁实秋时,梁先生一笑:“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地过去了。”
实秋#冰心与梁实秋互写悼文:有一种朋友联系少,却永远忘不了
文章插图
相识,从龃龉到欢愉
其实相识之初,冰心和梁实秋之间是有芥蒂的。
1923年8月,包括冰心、吴文藻、梁实秋、林徽因、梁思成和许地山在内的一百多名留学生,从上海乘邮船赴美。
许地山介绍冰心和梁实秋见面时,梁实秋对冰心无甚好感,觉得她冷冷的,不太容易亲近。
他问冰心:“您到美国修习什么?”
冰心答:“文学。”继而反问:“您修习什么?”
梁实秋答:“文学批评。”
梁实秋也是调皮促狭的很。其实,那年的7月,梁实秋在《创造周报》上对冰心的诗歌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冰心的诗歌细腻柔婉中带有深刻的哲理,轻灵凝练里含着隽永的意蕴,而梁实秋主张诗歌必须是情感充沛的。
因此,在文学理念上,两人是有分歧的。
可是,毕竟都是年轻人,随着邮轮上的进一步相处,梁实秋发现冰心表面上固然有几分矜持,实则为人十分善良。而梁实秋幽默风趣,与之相处如沐春风。
再加上冰心和吴文藻很谈得来,而吴文藻又是梁实秋的好友,因此,两人冰释前嫌,相谈甚欢,也成了好友。
为了打发漫漫旅途中的无聊时光,梁实秋等人办了一个名为《海啸》的壁报,他向冰心约稿,冰心爽快答应,隔天就给他送来了自己写的三首小诗。
一次编辑会后,梁实秋告诉冰心自己留学之前与女朋友话别大哭一场的事。
这件事毕竟属于个人隐私,梁实秋肯坦率地讲给冰心,可见,他也是把她当成了知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吸引力法则”,人们总是倾向于跟自己同类型的人相处,一群人聚在一起,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是他们之间的吸引力。
对善良真诚的人来说,能吸引他们的大概唯有真心了。
实秋#冰心与梁实秋互写悼文:有一种朋友联系少,却永远忘不了
文章插图
到了美国之后,冰心与梁实秋分赴不同的学校。
这一群远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了一个“湖社”,约定每月聚会一次,在慰冰湖上泛舟野餐,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
梁实秋等人成立了中华戏剧改进社,别开生面地用英文来表演中国传统戏剧,闻一多、林徽因、冰心等人都参加了这个社团。
在排演戏剧的过程中,旁人不仅打趣梁实秋和冰心,还打趣梁实秋和另一位女生,后来这位女生订婚了,冰心就调侃梁实秋:“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
梁实秋很喜欢“秋郎”这俩字,回国后甚至以此为笔名写了不少文章,足见两人关系之亲厚。
张欣老师曾经说过,成年人的友谊最难得,为什么呢?因为既要同频又要共情。
同频,指的是彼此有机缘共处同一个时空,共情则是同频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这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彼时彼地,梁实秋也早已改变了对冰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