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字数:2089,阅读时间:约4分钟编者按:野蛮民族的文明化,于东亚大陆背景下即所谓汉化,往往被视作战斗力丧失的根源。各种文学作品总喜欢说什么,入住中原了,狼性就没了。仿佛汉化就是战斗力衰减器。但细究一下历史,这种“狼图腾”式的观点无疑根本站不住脚。本文就说一下这个情况。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红巾军起义让蒙古武士的武德沦为天大笑话没到中原花花世界享受,就战斗力锐减的情况,反例是很容易找到的。元朝末年,在蒙古草原尚有蒙古牧民200万,仍是元朝重要的兵源。然而这些根本没被汉化侵染的蒙古战士,面对持着木棍和竹枪的红巾军却不堪一击,甚至能发生沙河之战这样,号称多达30万的大军因为一场炸营就报销掉的囧状。最后,反倒是汉人地主和汉化的蒙古族军阀平定了红巾军。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匈人帝国的霸业随着阿提拉的去世而灭亡而在西方世界,著名的“上帝之鞭”匈人也是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野蛮生活方式,拒绝罗马化。但霸权的建立,带来的匈人本族特权,仍然不可避免地使得匈人快速腐朽。无疑,野蛮人也有他们穷奢极欲的方式。于是当阿提拉大王暴亡之后,名不见经传的格皮德人迅速在聂道河之战中,将匈人的霸权打得粉身碎骨,随后阿提拉的儿子袭击东罗马帝国,又被悬首于君士坦丁堡的城头。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聂道河之战前,格皮德国王阿尔达里克鼓舞军队反倒是在匈人帝国彻底消亡后,投奔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匈人,被帝国当做职业重骑兵使用。虽然在生活习惯上高度罗马化,但由于以小族生活于拜占庭境内而不具备特权,必须以武勇来换取生存的资本,因此其武德快速恢复,甚至超越了匈人帝国时代。如东罗马名将贝利撒留就对匈人重骑兵予以极高评价。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帝国时代2中的拜占庭甲胄骑兵,查士丁尼时代他们大量由匈人充任显然,与其讨论文明对于野蛮民族的腐化,我们更应该弄清一个事实。对于一个以小族凌大国的军事集团而言,短期的本部族特权,能够使得战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作战,这是野蛮部族在文明化初期能够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关键(当然吸收文明民族的先进技术和组织方式也是重要原因)。然而,就长期而言,长期的特权带来的必然是腐化和堕落,这和是否文明化没有任何关系。以元朝为例,长期的安逸生活,江南对于岭北的输血造成的“穷极江南,富夸塞北”的境况,使得高原上的蒙古武士们完全失去了斗志。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燕帖木儿在两都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上都军,成为元朝权臣在元朝中后期的内战——两都之战中,以来自北亚的钦察人、阿兰人建立的钦察卫、阿速卫作为骨干的大都军,就以少胜多,击败了以蒙古高原牧民兵为基础的上都军。

汉化&蛮族“汉化”真会失去战斗力吗?一战打崩30万蒙古牧民的红巾军有话说
文章插图

▲阿速卫源自北高加索地区的阿兰武士当然,腐化不是蛮族帝国本族兵源战力退化的唯一原因。巨大财富涌入本民族带来的快速贫富分化也是其中关键。富者会想要巧取豪夺,攫取更多财富,并越发不愿意承担军事义务;贫困者受到剥削,陷入卖儿卖女的境地,沦为牧奴、农奴。这样一来,帝国所能得到的可战兵源数量也就锐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