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击壤歌》的意境

在山西临汾城外不远的康庄 , 有一个专为尧王歌功颂德的击壤台 , 台旁一石碑上镌刻着《击壤歌》:“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帝力与我何有哉 。 ”据考 , 这是我国有文字以来出现得最早的民歌 , 它的全名是《康衢老人击壤歌》 。
五千年前的劳动人民 , 歌颂尧王是有原因的 。 首先 , 尧废九子而让贤于舜 , 他认为自己的儿子没什么能耐 , 而舜是个有能力管理国家的人 。 其次 , 尧王带领人们凿井引水 , 使人类文明跨上一个新阶段 。 古时人们为了生存 , 都是临河而居 , 没有水就无法耕作与生活 。 尧王觉得这大大局限了人类的发展 。 于是 , 他亲自掘地凿井 , 从此人们开始知道了地下水的利用 , 居住的地方也开始离开河流 , 开拓出更广阔的良田 , 发展生产 , 繁衍人口 。 尧王凿井 , 舜王推广 , 井的出现 , 彻底改变了洪荒岁月的先祖们的生活与社会结构 。
“民无能名” , 又是尧王光辉的一大亮点 。 这四个字典出《论语·大哉》 , 这一章里 , 孔子称赞了尧的功德 , 这四个字也是后人对尧的崇敬之情最贴切的表达 。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尧王所办的事都利于群众、爱护群众 , 他的功德之大 , 已经不能用什么来形容了 。 由此 , 千百年后人们才找到一句朴实无华的谚语来表述这个过程——那就是“种豆得豆 , 种瓜得瓜” , 谁为人民办好事 , 人民就永远颂扬他 。
【帝王|《击壤歌》的意境】据传古时 , 每到农闲 , 老百姓就自发地组织起来 , 一边敲打着陶器奏乐 , 一边放声歌唱 。 几百人、几千人齐声抒发心中喜悦 , 感谢尧王给他们带来的好生活 , 一唱就几天几夜 。 后来人们就筑了个舞台样的高台 , 称作“击壤台” , 在此欢歌 。 他们自编了歌词:“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帝力与我何有哉 。 ”是啊 , 老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 感觉不到帝王之力的约束 。 这正应了《道德经》中的名言:“太上 , 不知有之;其次 , 亲而誉之;其次 , 畏之;其次 , 侮之 。 ”帝王的“太上”之德 , 即让老百姓生活得好 , 但却感觉不到帝王的存在呀——恰如春风时雨 , 滋润万物 , 却功成弗居 。
于是 , 就出现了这首最早的民歌《击壤歌》 。 人们相聚而歌 , 歌唱有个好领导 , 歌唱有了幸福新生活 。 这首最早的民歌 , 让人品味了千百年 , 声声出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