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接续往年惯例整理2021年出版的巫术类著述之目录 , 需说明的是 , 书目虽是本人抱持宁滥勿缺之原则尽力搜罗而成 , 但也仅为个人有限的阅读视野所及 , 而未及寓目的著述定然不少 , 决非有意忽略之 。 2020年出版而未及列入去年书目者 , 也尽量补入 。 书目大体分中外两类 , 每类书目之次序纯属随机排列 。 书目下的零散点评 , 乃是仓促浏览后的粗浅看法 , 自然是挂一漏万 , 不当之处 , 尚祈方家正之 。
1.王章伟《村巫社觋:宋代巫觋信仰研究》
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文章图片

王章伟著:《村巫社觋:宋代巫觋信仰研究》 , 上海:中西书局 , 2021年
本书原题为《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香港中华书局 , 2005年版) , 修订本改为现题 。 作者王章伟在宋代巫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 , 柳立言先生赞誉他是“研究宋巫最久、最深和最多”的学者 。 除本书外 , 作者还有《文明世界的魔法师——宋代的巫觋与巫术》(台北:三民书局 , 2006年)、《近世社会的形成——宋代的士族与民间信仰》(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2017年)等宋代巫术研究专著 。 宋代的巫术文化素来为学者所重视 , 或是巫术断代研究中被研究最多的朝代 , 鲁迅先生曾言:“宋代虽云崇儒 , 并容释道 , 而信仰根本 , 夙在巫鬼 。 ”(《中国小说史略》)中村治兵卫、木村明史、刘黎明、艾媞婕(TJ Hinrichs)、柳立言、方燕、李小红等人均有专著出版 。 本书着力于研究两宋时代“巫觋信仰的内涵、巫风的概况及巫觋流行的原因 , 并以之为切入点 , 分析国家、精英与民众之间如何看待巫觋信仰 。 ”(第13页)堪称宋代巫术研究领域最新的代表性著作 。
2.王明珂《毒药猫理论:恐惧与暴力的社会根源》
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文章图片

王明珂著:《毒药猫理论:恐惧与暴力的社会根源》 , 台北:允晨文化 , 2021年
“毒药猫”是流传于川西岷江上游羌族村寨中的传说故事 , 据说村里一些妇女会以妖术变成动物来伤害人或施毒害人 。 在羌族方言中 , 这类人被称为“都”或“德” , 后被传衍成汉语的“毒药” 。 据说这些妇女常会变成猫 , 所以后来慢慢形成了“毒药猫”这一称呼 。 作者王明珂先生曾在1994年至2003年间在岷江上游羌族村寨进行人类学田野研究 , 在此前出版的著作《羌在汉藏之间》(最新版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中 , 就曾提及“毒药猫”现象 。 作者借用了法国学者勒内·吉拉尔(René Girard)的“替罪羊”(scapegoat theory)理论(中译本见[法]吉拉尔著 , 冯寿农译:《替罪羊》 , 东方出版社 , 2002年) , 认为在一个群体之中 , 当出现重大社会矛盾、争执、灾难时 , 人群中的集体恐惧、猜疑、厌憎等情绪往往会投射到群体内部的边缘人身上 , “人们心目中村寨内的‘毒药猫’是其对远方更大敌对势力之恐惧的投射” , 前者被作者称为“内部毒药猫” , 后者为“外部毒药猫” 。 这类现象其实是人类历史中的普遍现象 , 汉学家田海(Barend ter Haar)就曾研究过中国古代的巫术与替罪问题([荷]田海著 , 赵凌云等译:《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 上海:中西书局 , 2017年)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替罪羊现象就是猎杀女巫运动 , 作者在书中也提及了历史上与当下的许多政治和宗教上的暴力与迫害事件 , 亦属此类 。 本书体现了作者基于本土地方经验建构一种社群理论的努力 , 以及对当下现实世界的忧虑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