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二 )


3.王振复《中国巫文化人类学》
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文章图片

王振复著:《中国巫文化人类学》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2021年
王振复先生对巫术文化的关注起自20世纪80年代 , 他较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 从巫文化的视角研究《周易》(成果如《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 在此后诸多著述中 , 他对此论题多有阐发与推进 。 本书可视为王振复先生有关巫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本书之“中心论题在于 , 巫性是中国文化基本而主导的原始人文根性之一 , 作为文化迷信 , 巫性处于中国式的神性与人性、神格与人格之际 , 巫性是既媚神又渎神、既拜神又降神、既畏天又知命、既信灵力又尚人智的一种文化属性 。 ”(第10页)本书论述了巫性及中国巫性之特质、神(鬼)与灵的神秘世界、巫史文化、巫术禁忌、中国巫文化的文化哲学与人文思维方式、巫医亲缘关系、巫性崇拜与诗性审美、风水文化等重要论题 , 堪称近年来有关中国巫术理论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 。
4.蔡亮《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
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文章图片

蔡亮著 , 付强译:《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年
在中国历史上 , 西汉的巫蛊之祸大概是最为著名的巫术事件 。 有关巫蛊之祸 , 既往的相关研究虽多有涉及(如近来引起很多讨论的辛德勇先生《制造汉武帝》一书对巫蛊之祸有专章讨论 , 三联书店2018年版) , 但却少有专题研究 。 当然 , 本书的主旨并非聚焦巫蛊之祸的史实 , 做史学式的考证研究 , 而是着眼于更为宏大的主题 , 即在巫蛊之祸所引发的历史余波中 , 儒生如何作为一个团体力量逐渐崛起 , 并确立了后来数世纪儒生帝国的政治基调 。 作者强调:“巫蛊之祸不仅仅是一场牵涉皇室的政治阴谋 , 也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儒家帝国的历史转折点 。 ”作者认为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所确立的儒生可以凭五经学养而参与政治的说法有一定的虚构性 , 司马迁的叙述与其说是在记述史实 , 毋宁说是在建构历史 , 背后暗含的是对当时现实世界的批评立场 。 通过更为细致地分析 , 作者提示我们 , “在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87年 , 出身相对贫寒的儒生们通过他们敏锐的政治判断与优秀的行政管理能力 , 准确地利用了巫蛊之祸形成的权力真空逐渐获得了政治权力 。 为了给他们的政治成功寻找合理依据 , 儒生们回溯历史 , 重构了一个武帝治下欣欣向荣的儒林 。 ”(第5页)也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提到的那样 , 书中一些观点的“冲击力”在出版过程中就遭遇到了一些“挫折” , 但本书所触及到的史实与阐释或是后来相关研究所绕不开的学术话题 。
5.游子安、志贺市子《道妙鸾通:扶乩与香港社会》
巫性|王宏超|2021年巫术类著述经眼录
文章图片

[日]志贺市子著 , 宋军译 , 志贺市子译校:《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历史与认同》 ,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本书研究香港社会中的扶乩活动 , 论述范围极广 , 自历史中香港坛堂之源流 , 到十九世纪末的扶鸾救劫运动 , 以至二十世纪扶乩团体的尊孔思潮等;从扶乩人物与香港的文化氛围、扶乩与香港潮州社会的关系 , 到乩坛与行善救济等 , 将扶乩纳入到香港的历史、社会、文化脉络之中来做深入之考察 。 两位作者对香港的宗教文化素有研究 , 志贺市子有关于香港社会中扶乩活动研究的专著出版([日]志贺市子著 , 宋军译 , 志贺市子译校:《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历史与认同》 ,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加上作者与乩坛及乩手的直接交往与考察 , 使得此书既具有思想、宗教研究的厚重维度 , 又有着人类学的在场经验 , 是地方宗教研究中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