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中蒙两国联合考察断崖石刻,中国专家刚到就哭了起来,这是为何?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蒙古境内 , 一位蒙古原居民在一处断崖上发现了一段他看不懂的文字 , 在这个事情传开了之后 , 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 于是各考古专家闻风而来 , 但是一直都没有研究出来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
直至2014年以来 , 中国专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 也想要一探究竟 , 便和蒙古的专家一起联合考察,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中国专家因感动而落泪的感人故事 。
中蒙|中蒙两国联合考察断崖石刻,中国专家刚到就哭了起来,这是为何?
本文图片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而且也是世界上至今存在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家 , 在中华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许多有许多的优秀文化 。 但这也在战争的不断兴起中被摧毁和破坏 , 于是在这段战火硝烟四起的时期内 , 中华文化不断消逝和遗失 。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 , 东汉时期的将军窦骁在率汉军大破匈奴之时 , 曾途经燕然山 , 行军途中有感而发 , 故将此山命名为燕然山 。
并命令共同随军的班固题词以纪念此次胜利 。 班固也是有感而发 , 便写下了《封燕然山铭》 , 后直接就镌刻在燕然山崖壁之上 , 这就是后来被蒙古人们发现的他们所看不懂的文字 。
其实在1980年开始 , 蒙古境内就不断发现许多刻有文字的石刻 , 这些石头都是体积较小 , 而且分散在四处 , 所以刚开始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 随着跟多的文字被发现 , 这才不断了解到其的重要性 。 我国的历史专家也一直没有停下寻找《封燕然山铭》的脚步 ,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众多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 人们终于弄清楚了石刻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现在才弄清楚 , 原来这就是一块记诵征战匈奴的功德石壁 。 以此观之 , 这块断崖见证的是几千年前的历史 , 也记录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
中国专家在弄清楚石刻上的字以后 , 深深的被石刻内容所感动了 , 不禁潸然泪下 , 感慨颇深 。 现代人又如何能想到在军事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 , 一场战争的胜利是需要多少个儿子 , 多少个父亲 , 多少个丈夫 , 多少个家庭的顶梁柱才取得的 。
专家们一想到这里 , 更加感慨到:今人以何颜面来面对古人?这样一段简短而概括的文字 , 几句话便道出了燕然山之战的意义 , 不仅完整的介绍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 , 而且也见证了匈奴从逐渐发展强盛到日渐衰落 。
中蒙|中蒙两国联合考察断崖石刻,中国专家刚到就哭了起来,这是为何?
本文图片

石刻之研究意义
从断崖石刻上的内容来看 , 在经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来看 , 石刻上的文字保存还是比较完整的 。 这样一篇记述完整的战争故事 , 详细介绍了战争的发展状况 。
更加重要的是 , 是用以记述这个故事的文字 , 这其中具有的研究性十分之巨大 。 要知道 , 古代的石刻就是古人有意识地将岩石上进行有意义的刻画 , 具体指刻着文字、图画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碑碣等石刻品或石壁 。
说到石刻上的书法 , 就可以从中联想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 书法不同于绘画 , 书法是一种不能状物图形的艺术 , 并且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约束和影响 , 所以书法就是一种用抽象的语言来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
从断崖石刻上可以看出 , 东汉时期的字体是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 , 是一种古体向今体演变的过程 。 由此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汉代石刻是秦代到魏晋时期的书写风格转换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分水岭 , 起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过渡作用 , 这对后人对文字演化的研究有着巨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