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短片的两个世界,这次有了沟通的可能( 三 )


某种程度上 , 与王一博合作Vogue广告短片的经历 , 促进了周全这一观念的形成 , “那个短片是一天之内拍出来的 , 艺人就只能给你一天的时间 , 它其实是在一个有很多各种创作层面、实操层面限制的情况下呈现的作品 , 但作为导演 , 怎么去在这些限制之下 , 仍然去坚持一些你想表达的东西 , 我觉得可能是每个创作者都需要去面对的一个困境 。 ”
最终 , 因为有了王一博 , 周全的作品在微博上收获了1200多万点击 。 周全由衷地感叹道 , “至少有了一个出口 , 一个渠道让更多的人去看到你的创作 。 ”
沟通的新可能 “出口”和“渠道”尽管尚不普遍 , 但也是真实存在的 。
袁哲提到 , “年轻导演有厂牌的话就有和平台合作的机会 , 比如B站明年会跟坏猴子有一个合作的项目《大世界扭蛋机》 。 因为短片凑多了之后 , 平台就有了集体招商冠名的可能 , 才有盈利方式 。 如果是和电影节的合作的话 , 平台可能考虑到自己流量曝光的价值已经很高了 , 所以很难去采买电影节短片 。 ”
官方的合作是一部分 , 个人创作者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上传 , 收获用户喜爱 。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 , 每年都会上传到B站上 , 收获数十万播放量 , 弹幕评论中好评不断 。
袁哲|短片的两个世界,这次有了沟通的可能
文章图片

除了自主上传到线上平台之外 , 短片还需要更多与观众相见的平台 。 比如在一些线下公共空间做长线播放 , 让公众免费或付费进入观看 , 也比短短一周内就结束的节展能辐射的范畴更大 。 或是在类似于滴滴打车等新的分屏场景中 , 短片也能发挥其实用价值 , 满足观众的碎片化时间内容需求 , 这同样是线下放映可以探索的方向 。
同时 , 在算法控制的商业市场中 , 也有更多创作者开始试图加入更多的自我表达 , 踏出一条自成一派的商业路径 。
比如袁哲的不思异系列 , 在他看来 , 短片赚钱分两种 , 一种是赚快钱 , 另一种是做品牌 。 赚快钱是指跟着平台或者时代潮流走 , 研究平台的补贴政策、规则玩法和主推内容等等 , 从而去推演出内容批量生产的方法论 。
袁哲|短片的两个世界,这次有了沟通的可能
文章图片

而不思异系列选择的是做品牌 , 放弃短期利益、短期流量和短期的不停变换的商业规则 , 去选择一个门类 , 并将这个门类做到最好 。 袁哲提到 , “对于创作者来说 , 自己的积累才是一个长久的投资 。 投资在某个渠道上或某个规则上 , 不如投资在自己身上 , 因为咱们永远不知道未来这个趋势会怎样转变 , 但内容的本质是不变的 。 我总可以去根据新的形式 , 根据新的元素依然把内容做出来 。 ”
要找到能“击穿渠道”的好内容 , 靠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当中找到自己的观众 。 袁哲表示 , “每一次的创作可能就是一个寻找观众的过程 。 我觉得不同的作品 , 不同的创作者应该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的观众的 。 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 , 比较漫长 , 总会出错 , 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 ”
所以对于创作者而言 , 需要去核心思考的评价标准 , 还是能否打动人 。 在周全看来 , “我觉得艺术短片和商业短片创作环境和创作形式可能不一样 , 但我相信所有的影像 , 不管是长的、短的 , 电影、剧 , 到最后的标准都是你能不能打动人 , 是唯一的标准 。 但是这个标准又非常的模糊 , 因为你打动人的点不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