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夕阳无限好,三首经典律诗,写黄昏美景字字唯美,内含境界与风骨

诗人多钟爱黄昏,夕阳将坠,霞光灿烂,黑夜将至,独饮孤独。
李商隐曾有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夕阳下,诗人可以看山水,放怀抱,写风骨,抒忧患。
但是如何描写黄昏之景,却不容易。诗,是文字的艺术,也是文字的精华。故而诗人多以巧妙之笔刻画黄昏,把黄昏之景写得细腻动人,如在目前。
今天,王和尚推荐三首描写黄昏的佳作,每首都像一幅画,每一首都含有诗人的情思和风骨。这三首诗,哪一首触动了你的心弦?


桂华$夕阳无限好,三首经典律诗,写黄昏美景字字唯美,内含境界与风骨
文章插图

1.南塘暝兴唐 · 白居易
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
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
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
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
相信不少朋友读诗或评判诗时,喜欢看一些刺激的诗句,好像不够犀利、热烈和刺激就不是好诗。其实不然,有些诗,看似写得没有深意,但文字组织得非常漂亮,其情绪又写得非常细腻,这样的诗一样是好诗,这样的诗反而不易写。
比如白居易这首律,写得很淡,却很有韵味。
标题有两个点要注意:其一,地点是南塘。作者在此处漫步,诗中之景会围绕南塘而写。其二,主题是暝兴,即黄昏时分的感兴。
首联“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起笔细腻。黄昏时分,天虽未全黑,但已慢慢暗了下来。“水色昏犹白”,夕阳未完全落下,空气已迷蒙,水面波光漾动,“昏犹白”写得非常准确。“霞光暗渐无”,晚霞渐渐暗淡,以至于消失不见,“渐”和“犹”都细腻地表达出时间的迁移。


桂华$夕阳无限好,三首经典律诗,写黄昏美景字字唯美,内含境界与风骨
文章插图

并且,这一联诗对仗句,上句写水,下句写霞,水白而不刺眼,故称“昏”,霞光尚存却已失绚烂,故称“暗”。
二联继续写景,“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后文有蟋蟀,证明此时已是秋天,荷叶凋零,称“破扇”;明月倒映在水中,与水波一起荡漾,故称“连珠”。
首联和二联的写景,着眼点都在南塘,扣准题目。首联写静景,二联写动景,但渲染的都是静谧的氛围,且有些寥落孤清之感。
从视角看:前两联先写水,再写霞光,均属于远视;然后写风荷波月,属于近景。这就是诗法中景的铺排。
写景要写出立体感,就要调动各种感官。首二联多是视觉,三联则转入听觉。“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夜色渐深,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彼此应和,鸳鸯在水中偎依,显得亲密而宁静。而第三联则点出了“孤”,由景渐渐转入写情。


桂华$夕阳无限好,三首经典律诗,写黄昏美景字字唯美,内含境界与风骨
文章插图

三联这么写,明显在暗示作者心境。蟋蟀叫声彼此呼应,鸳鸯不孤单,就反衬作者此刻的孤独了。听到蟋蟀叫声不仅仅能突出静,在传统诗文中,蟋蟀叫声也多有暗示凄凉之意。鸳鸯之含义自不待言。
在诗的尾联,终于点出人。先写景伏脉,最后再点出人,显得自然而不刻意。“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小童屡次提醒作者夜已深,但作者却踌躇不思归途。“频”写出小童报夜之频繁,暗示夜已深,与作者“尚踌躇”对应。
作者为何不想回家?或许因为孤单寂寞,或许因为喜欢此处的清幽宁静,原因到底为何并不重要,这就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桂华$夕阳无限好,三首经典律诗,写黄昏美景字字唯美,内含境界与风骨
文章插图

2.西楼夕望 北宋 · 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