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来故宫看韩美林“天书”展,玩转好玩的“天书”

【韩美林|来故宫看韩美林“天书”展,玩转好玩的“天书”】文字历来被视为中华文明千载相连的母本 , 而文字之始 , 又“莫不生于象形” 。 那些被赋予灵性的文字 , 或篆刻于精美的玉琮玉璧之上 , 或藏身在传承千年的古籍碑帖里 , 每近观之 , 仿佛能听见来自远古的呼唤 。
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纳天为书——韩美林天书艺术故宫展” , 让观者与那些既遥远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古文字符号 , 有了一次邂逅 。 诚如黄苗子所言:“仓颉造字鬼夜哭 , 美林天书神灵服 。 不似之似美之美 , 人间能得几回读?”让我们走近它们 , 体悟书写之美 。
韩美林|来故宫看韩美林“天书”展,玩转好玩的“天书”
本文图片

天书
“天书”何处寻得?
在中文语境里 , “天书”一般指无法释读的书 。 韩美林的“天书”是一本大8开的大书 , 足足重22斤 , 书中辑录了一万余个古文字 。
这是韩美林耗尽30多年的心血 , 从散落在祖国各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文物遗存上 , 搜寻记录数万个古文字符号 , 再经过精心临摹 , 整理分类 , 最后又以类似文字的艺术品再现于世 。 韩美林的“天书”将文字的可读性转化为可视性 , 突出每一个“字形”即是一个独立的视觉符号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韩美林的“天书”已成为一幅幅画 , 超越了含义 , 进入一种纯粹的审美境界 。 “天书”是文字 , 是书法 , 也是绘画 , 是三者完美的统一 。
那些远古的文字 , 原本记载着我们祖先最初的印记 , 通过韩美林的再创造 , 以抽象的形式完成了美的创造 。
“天书”的灵感来源于石碑、青铜器、石刻、岩画等文物 。 为创作“天书” , 深山老林、黄土沙海都留下了韩美林的足迹 。 为了寻访到更多“无家可归”“无祖可考”的古文字 , 他去了贺兰山、桌子山、黑山 , 还有云南沧源、元江等地 。 一提起这些遥远的地方 , 韩美林常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那里曾经是一片繁荣 , 而今一片荒凉 。 那些搬不动的、风沙热浪一时也冲击不完的古文化遗存 , 是我最有兴趣的去处 。 ”当韩美林采集到了足够丰富的“天书”遗存后 , 他开始在工作室中以现代之法诠释祖先的精神印记 。 翻看“天书”每一页 , 圆润有力的古文字 , 利用了古老文字和符号的各种外形特点 , 也结合了内在含义上的关联性 。
韩美林|来故宫看韩美林“天书”展,玩转好玩的“天书”
本文图片

天书蓝染
“天书”如何玩?
展览第二单元“观其全 , 知其通”以韩美林收集、临摹、筛选、研习为线索 , 展出韩美林的笔记与手稿 , 真实地呈现了其加工“天书”的巧思过程 。 汉字具有一字多形、多字一形、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等特点 , 这些都在韩美林的“天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运用笔划的粗细 , 塑造文字的节奏;利用点、线、面的组合 , 构筑成新的韵律;尝试以各种媒介为载体 , 展现文字经过千锤百炼后的魅力 。 展厅中 , “天书”以卡纸、宣纸、瓷器、木头、紫砂等材料作为媒介 , 在浓、淡、干、湿的分布中 , 将空、白、虚、实的古老哲学理念 , 通过艺术家轻、重、缓、急的手法 , 折射出古拙、稚气、率真、大气的现代风范 。
“天书”是好玩的 , 这个命题离不开中国文字的象形性特点 。 在第四单元“游于艺 , 竞自由”中 , 我们看到 , 韩美林从民间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创造的灵感 。 千百年来 , 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人 , 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 汇聚成一座浩瀚的民间视觉艺术宝库 。 各种民间图案与纹饰启发了韩美林 , 使他在“天书”创造中充满了想象力 。 他将“天书”拓展至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铁艺等各个领域 。 现场展出了他烧制的陶瓷瓶、陶瓷盘、紫砂壶 , 甚至是以古代文字符号为形设计的“天书”椅子 。 这些日常生活器物同“天书”艺术完美融合 , 超越形的规范而直达神采的国度 , 不仅是体的塑造 , 更是魂的铸就 , 将“天书”特有的审美内涵与文化精神融合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