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没有绝对公平可言的,即使同为人类也是有强有弱。自然法则是冷酷无情的物竞天择,而人有别于禽兽之处就在于拥有同理心,会天然产生帮助弱者的冲动,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三字经》开头两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性善学说。也有与之对应的性恶学说,这是由荀子提出的,但是过于残酷因而得不到认同,也是因此在亚圣的竞争中荀子败给了孟子。
文章插图
中国人历来讲究人情味,邻里亲戚有困难都会不吝援手,同学同事不开心也乐于听他倾述,大家都在避免成为“铁石心肠”之人。但是有句很不和谐的俗语却说得直白而又残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这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品一品。
文章插图
在公司里,看到女同事表格操作很不熟练,做起表格来就是“一指禅”地慢慢敲。这时候你去指导她该怎么怎么操作,说了半天,结果她说:“哇!你好厉害!你帮我做了吧!”然后就潇洒地起身离开,只留你一个人在风中凌乱。回家后你努力学习的空档恰好看到了这位同事的朋友圈,原来别人的私生活是如此丰富!
文章插图
公司里有同事每天下班后依然在工作,看着公司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一个人在工作有些可怜,于是你凑上去仔细看了看,原来这么点工作内容上班时间里完成是绰绰有余的,你又想起自己白天工作时全神贯注,连水都懒得喝一口,而这位同事的工作位置上却总是传来欢声笑语,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一般,这时候你还会同情吗?这些事例都是那句俗语的佐证。似乎那些可怜人都喜欢以弱者的心态自居,“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别人已经向他们伸出援手后依然不愿意努力改善生活,这样的人确实有其“可恨”之处。事实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更像是对上半句的补充,且真谛和精髓都藏在这后一句,道出众人待人通病,做人处世应当铭记。那些心态上处于弱者地位的人,往往家境贫困,所以从小就养成了种种陋习,而这种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无疑是有决定性影响的,所以他们的很多行为才会在人们眼中显得可怜、可恨。
文章插图
但是,如果各位再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这句俗语还是太过刺耳了,尤其是其中两个“必”字,很有些强加因果的味道。事实上我们要清楚这样两个法则:一、每个人都有缺点;二、强者有缺点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弱者优缺点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发现这句俗语存在的问题——把弱者的缺点理直气壮地放大了无数倍。
文章插图
其实这也是人类待人处世的一个劣根性和通病。人们在面对强者时总会小心谨慎,比如一般人不敢轻易批判所谓专家,而一旦有这样的言论出现别人还会说这人是在哗众取宠,然而面对弱者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颐指气使地大加批判,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很有道理的样子。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