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年举办活动300余场:“非遗在社区”在蓉掀起非遗热( 二 )


为充分考虑到当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社区规划治理、场景建设等情况,在开展非遗传习项目时,特别注重社区与家庭、学校、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动,将“非遗在社区”传习活动与附近学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家校社企”非遗传习示范片区。同时,以社会参与为动力,孵化各种非遗社会化力量。让“非遗在社区”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大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本次项目工作中,引入了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新繁叶韵棕编专业合作社、成都漆器厂、成都乐团、成都曲艺团、成都木偶皮影剧团、成都市靖绣缘蜀绣有限公司、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等各种社会团体、机构参与‘非遗在社区’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两年来,“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切实将社区居民转化成为非遗传习传播和享用的主体,进一步加强了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非遗的自觉,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推动形成了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活动开展期间,“非遗在社区”获得了非遗传承人和社区民众的高度认同。广大民众通过参与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体验形式,切实感受到非遗项目蕴含的思想智慧、人文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成都城市的历史深度、文化厚度、生活温度,有力推进了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同时,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完善,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完成了社区非遗项目资源库建设,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项目筛选的精准定位对“非遗在社区”的成功实施有着决定性作用;二是完成了智慧非遗线上培训模式建设,通过引进“智慧云码”互联网系统,搭建传承人联络直通车,录制培训教程,丰富公共数字文化的内容供给渠道,打破了社区参与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是完成了服务供给机制框架建设,已成功构建传承人个人商城系统、溯源系统,线上教学系统,后续将逐步完善建成社区居民分享营销系统,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曾琦 图据受访者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年举办活动300余场:“非遗在社区”在蓉掀起非遗热】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