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 , 著名迪士尼动画电影《小鹿斑比》的原著小说即将出版新的译本 。 新译本试图还原揭示 , 这本小说远不止是迪士尼呈现给观众的有关可爱动物的童话 , 而是隐藏着一个有关纳粹反犹主义的寓言和警告 。
编译 | 刘亚光
如今为观众们熟知的动画电影《小鹿斑比》由华特·迪士尼制作 , 并于1942年首次上映 , 是迪士尼公司第五部经典动画长片作品 。 它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菲利斯·沙顿(Felix Salten)于1923年所作的同名小说 。 电影讲述了小鹿斑比和父亲森林之王、母亲、朋友兔子桑普等森林中的动物之间的故事 。
本文图片
动画电影《小鹿斑比》剧照 。
不过 , 这部小说的原作并不只是一个有关动物之间友情、爱情的温情故事 , 而是有一个更为“暗黑”的背景 。 原作多处情节强调 , 小鹿斑比从出生起就始终被笼罩在猎人威胁的阴影下 , 还有一些动物是“叛徒” , 会帮助猎人猎杀自己的同胞 。 作者沙顿的本意是通过童话寓言的形式警告世界 , 犹太人将在未来几年内受到类似的非人性对待 。 1935年 , 这本书曾被纳粹取缔并焚毁 , 纳粹组织本身也将其视为有关欧洲犹太人待遇的政治寓言 。
今年1月18日 , 《小鹿斑比》原作小说的全新译本将由普林斯顿出版社推出 , 而这一译本也将祛除迪士尼为这个黑暗寓言添加的滤镜 。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 斑比就不断受到入侵者不分青红皂白的袭击 , 这仿佛成为它的宿命” 。 新译本的译者、明尼苏达大学德语和比较文学系教授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说道 , “可惜的是 , 迪士尼接手后改编的作品滤去了这些沉重而深刻的部分 , 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部有关‘王子公主、资产阶级家庭的可悲而几乎愚蠢的电影’” 。
《小鹿斑比》原作的作者菲利斯·沙顿是奥地利犹太人 , 在当时的维也纳做采访人员 。 齐普斯认为 , 写作本书时 , 沙顿就敏锐地观察到了当时的政治风向 , “我认为他预见到了大屠杀 。 他年轻时因反犹主义饱受痛苦 , 这本小说试图呼吁大家注意反犹主义的威胁” 。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 沙顿逃往瑞士 , 并将《小鹿斑比》电影改编的版权卖给一位美国导演 , 后者又将其卖给了迪士尼 。 据《卫报》 , 迪士尼看到的1928年译本“更改”了原作的重点 , 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有关动物保护的故事 。 纳粹剥夺了沙顿的奥地利公民身份 , 他在苏黎世孤独地度过了余生 , 于1945年去世——斑比的作者和斑比走向了相似的结局 。
齐普斯认为 , 很多作家在充满压迫的环境下 , 都会采用童话寓言的形式传递沉重的主题 。 借助一个有关动物的故事 , 沙顿能够克服读者对犹太人的偏见而随心所欲地谈论他所预言的即将到来的迫害 , 并在“不说教的情况下 , 鼓励读者对受压迫的群体产生更多的同情” 。 现实中 , 沙顿可能无法反抗 , 但用斑比的口吻可以公开质疑压迫者的残忍 。 类似的写作策略 , 也在奥威尔等著名作家那里有所体现 。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21/dec/25/bambi-cute-lovable-vulnerable-or-a-dark-parable-of-antisemitic-terror
【菲利斯·沙顿|《小鹿斑比》新译本:可爱童话背后,是对反犹主义的警告?】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mbi
- 巴菲特&所有的经历,都是智慧
- 奥沙利文|抑郁症是所有职业球员的噩梦!连奥沙利文和墨菲也没能幸免于难!
- 罗菲|邵阳市旅游学校学子大剧院演绎《锦瑟》
- 里卡多·波菲|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里卡多·波菲辞世
- 亨利·菲尔丁|亨利·菲尔丁笔下18世纪的英国:旧贵族统治下的世态炎凉与衰败
- 理论#当年武大的卡扎菲思想研讨会,到底研讨了什么思想?
- 普罗科菲耶夫|天交推出“空中音乐会”
- 无梦|【一梦芳菲】深情写在屝页里
- 刘亦菲|小学女生“小刘亦菲”走红,举止优雅笑容迷人,网友:咋生的呢?
- |花血本买下一块石头, 竟切出两对价值不菲的手镯,漂亮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