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卡多·波菲|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里卡多·波菲辞世

据西班牙《先锋报》《国家报》等媒体报道 , 当地时间1月14日 ,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在巴塞罗那逝世 , 享年82岁 。 里卡多·波菲被喻为20世纪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之一 , 他在世界上40个国家有超过1000个项目 , 其中最著名的瓦尔登7号、夏宫、红墙住宅等项目展现了他革命性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方法 。 其工作室RBTA在声明中写道 , 波菲的作品“与语境相连 , 有着丰富的风格表达 , 体现了强烈的革新与探险精神 。 ”
里卡多·波菲|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里卡多·波菲辞世
本文图片

里卡多·波菲在RBTA工作室 图源:gestalten
波菲出生于1939年 , 是巴塞罗那一位建造开发商的儿子 , 母亲是很有主见的意大利人 。 年轻时的波菲曾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反佛朗哥独裁统治者 , 以至于1958年先是在抗议游行中被捕 , 之后被迫从巴塞罗那建筑学院退学 , 远走瑞士 , 最终在日内瓦高等美术学院完成了建筑学业 。 1963年 , 波菲回到巴塞罗那 , 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开始了本土实践 。 他召集了一群不同专业的精英——建筑师、工程师、哲学家、作家、社会学家和电影制作人等等 , 在巴塞罗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 (RBTA) , 一时间拥有很高的声誉 。
里卡多·波菲|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里卡多·波菲辞世
本文图片

△ RBTA成立初期各种身份的成员们 RBTA
在职业生涯的实践中 , 波菲既多产更多变 。 从欧美发达国家到亚非发展中国家 , 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从作为大都市门户的机场、剧院、校园、企业总部、奢侈品牌商店、酒窖到社区体育设施、图书馆和普通住宅 , 建筑类型、标准无所不包;从现代乡土到当代高技 , 从后现代到极简……没有固定的风格 , 只有持之以恒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 。
重要作品
瓦尔登7号
里卡多·波菲|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里卡多·波菲辞世
本文图片

瓦尔登7号鸟瞰 RBTA
1970年 , 波菲设计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 甚至也是西班牙当代建筑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 ——建于巴塞罗那郊外的瓦尔登7号住宅区 。
“瓦尔登”的名字最早来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作品《瓦尔登湖》 。 梭罗从1845年春天开始 , 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 ,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长达两年多在此自耕自食生活的一系列感悟 , 如同一部美国个人版的世外桃源记 。 1948年 ,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 Skinner)出版的作品借用了“瓦尔登”这个名字 , 将这本乌托邦概念的科幻小说命名为《桃源二村》 。 在此书中 , 作者以一个心理学家第一视角的身份 , 同一位哲学家 , 以及其他四位年轻人拜访了好友基于人类行为学而创建的共产主义社区 。 这个被命名为“桃源二村”的社区 , 通过严谨科学的行为学管理模式 , 营造出一片完美平等 , 但是又与世隔绝的社会氛围 。 最终哲学家选择离去 , 而心理学家经过了一系列心理斗争选择留下 。 整个故事基于斯金纳对于当时美国政治制度的不满和起源自19世纪的乌托邦风潮的延续 , 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于行为学等科学研究可以改良社会的信心 。
波菲的作品被命名为瓦尔登7号 , 正是受到这两本书观念的影响 , 尤其是第二本 。 项目最终建成于1975年 , 是一座包括446间公寓的集合住宅 。 这些公寓分布在18座异形高塔之中 , 高塔最高有16层 , 屋顶设有天台花园和游泳池 。 高塔们彼此相连 , 如同一片人造的混凝土森林 , 形体中间围合了7个中庭 。 中庭皆没有覆盖 , 像一个个夸张的幽深天井 , 直指天空 。 由于复杂的公寓构成方式 , 不熟悉的人会觉得整座建筑就是一座垂直向上的迷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