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有人说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公元757年是安史之乱后2年,唐玄宗逃亡蜀地,让永王李璘领数万大军坐镇江陵,李白听闻后赶忙前往投奔,成了帐下一名幕僚,他兴奋不已,在军营中连写了十一首诗,结果唐肃宗为抢夺皇位,将李璘东巡一事诬陷成谋逆,李白坐罪流放夜郎。
考据$有人说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插图

好在公元759年他到达白帝城的时候,关中大旱,朝廷宣布赦免天下,李白又不用“从流”了,高兴的他立马坐船顺着长江而下,准备回到江陵,于是就有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表达了李白畅快的心境。
然而——“错了!错了!”话说李白写完这首诗之后,一定没有想过千年后有人要来批评他,清代学者梁章钜于《浪迹丛谈》中记载有人曾和他讲:“太白《早发白帝城》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考《水经注》,瞿塘峡多猿,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貉兽渡汶而不生矣,然则白诗误。
考据$有人说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插图

意思就是这个人和梁章钜说自己考据了郦道元的《水经注》,发现里面写三峡的猿都在南岸,北岸没有猿,有人专门抓了一只猿从南岸带到北岸,结果猿又自己回到了南岸,可见北岸根本不适合猿生存,也就不存在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情况,因此李白这首千古名诗是错的!现在也有不少网友拿这说事。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
先不说抓了一只猿从南带到北,然后以此来证明猿更喜欢南岸生活这件事有多离谱,就说郦道元《水经注》本就有很多错漏,因为郦道元一生虽各地辗转过,但他写这本游记的时候,也引用了很多其它的著作,而他作为北魏人一生都没有到过三峡,所有关于三峡的事情都是听来的看来的,且这本书的定位是“文学”,根本不具备严谨性。
考据$有人说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插图

如果可以用文学来反驳文学的话,这位“考据党”怎么不说三峡巫峡北岸神女峰上的巫山庙?很多诗人和学者去拜谒过这座巫山庙,然后都在上面听到过猿声,比如唐朝薛涛的“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同样也是唐朝刘沧的“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它们都证明了三峡北岸也是有猿的。
当然也不怪这些人对三峡猿声产生疑惑,因为三峡很早之前就听不到猿鸣了,他们无法亲历“两岸猿声”。最早写三峡猿鸣诗的是战国屈原,其《九歌·山鬼》有: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魏晋南北朝《世说新语·黜免》也有: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考据$有人说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文章插图

只是猿鸣在唐朝诗篇中达到辉煌后,宋朝陡然衰落,清朝时快成为传说,第一词人赵熙有写《过夔州》:李白乘舟别故乡,桃花绿水下瞿塘。如今两岸猿声少,不尽春愁落夜郎。到了现代,连北岸南岸的问题都不再纠结,不少专家直接否认了古代三峡有猿,因为他们觉得那里的生态环境不适合猿生长,也没有相应的史料记载。
直到1988年人类学家黄万波去往巫山县的太平村进行实地考察,并最终在一个大脚洞内找到了长臂猿的下牙床,随后送到北京大学科学检验,1991年得出结果证明,这长臂猿下牙床的年代,距今约200-300年左右,往前推,也就是说至少是1791年三峡都还是有猿的,而那时候正是清朝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