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说腊月的民俗有哪些?

进入“寒冬腊月” , 意味着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 而一进“腊月” , 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 , 人们就要开始“忙年”了 。
腊月的由来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 , 俗称为岁尾 , 有腊冬、腊月、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等30多种称呼 。 其中 , 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
之所以叫“腊月” , 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 , 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 , 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 , 拜神敬祖 , 以祈福求寿 , 避灾迎祥 。 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 因“腊”与“猎”通假 , “猎祭”遂写成了“腊祭” , 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 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 , 到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统一中国 , 下令制定历法 , 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
古代|说说腊月的民俗有哪些?
文章图片

腊月民俗多
腊月里的汉族民俗很多 。 《腊月歌》中唱道:
腊月歌
二十三 , 糖瓜粘
二十四 , 扫房子
二十五 , 磨豆腐
二十六 , 去割肉
二十七 , 宰公鸡
二十八 , 把面发
二十九 , 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初八
十二月初八 , 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 古时 , 腊八粥在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 , 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 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 , 以祭祀五谷之神 。 至今 , 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 所用材料多为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 既可口又有营养 。
腊月二十三
十二月二十三 , 俗称“小年” , 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 祭灶的风俗 , 由来甚久 。 灶君 , 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 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 。 自周朝开始 , 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 , 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 , 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 其实 , 现代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 , 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 , 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
腊月二十四
十二月二十四 , 告别“小年” , 就该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 。 其中 , 最重要的就是“扫尘” , 即年终大扫除 , 北方称“扫房子” , 南方叫“掸尘” 。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 。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 , 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
古代|说说腊月的民俗有哪些?
文章图片

腊月二十五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 ”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 , 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 说起“磨豆腐” , 实际上是人们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 。 有人说 , “豆腐能治中国人的乡愁、思乡病 。 ”春节盛宴即将开始 , 菜单上怎能少了传统年味——豆腐!
腊月二十六
民谚称:“腊月二十六 , 杀猪割年肉” , 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 以前 ,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 , 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 , 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 , 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 , 没有养猪的人家 , 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 。 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 , 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 故此称为“年肉” 。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 , 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 , 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