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每过去60秒钟就失去了一分钟”“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野生文学”的玩梗狂欢
最近一段时间 , 以“废话文学”“发疯文学”为代表的“野生文学”在互联网中掀起阵阵玩梗狂欢 。 这些“文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 而是一些网友热衷玩弄的文字游戏 。 他们运用各种手法和修辞造梗 , 表达情绪 , 营造氛围 。
文章图片
改变会话逻辑 , 营造特别效果
“每过去60秒钟就失去了一分钟”“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周五是星期几?”通过语义重复、明知故问等方式 , “废话文学”以“无意义”“无信息”出圈 , 一改正常会话逻辑 , 制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反差感 。
谈起“废话文学” , 豆瓣“废话文学小组”组员苏苏表示 , 大家喜欢使用 , 一是因为它的娱乐性 , 能够通过戏剧化颠覆常态的方式 , 产生荒谬的喜剧效果;二是因为它具有实用性 , 在不知如何回复的社交场合 , 避免尴尬、冷场 。 网友小米表示 , “废话文学”就像一种搞笑的糊弄 , 化尴尬为轻松 。
同样 , 运用大量华丽辞藻、多种夸张修辞、由大段文字组成的、体现巨大情绪起伏的“发疯文学” , 在不少网友看来 , 也兼具娱乐性和实用性 。 “你为什么骂我?你不知道我很脆弱吗?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话就可以击碎我最后的防线吗?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在乎自己!就像你不在乎我现在发疯绝望崩溃的心情!好啊!就让我这样绝望崩溃吧 , 谁都不会理解!”“笑?有什么好笑的!我努力做了这么多事情 , 在你的眼中 , 原来就是一场笑话!我出门的时候天空突然下雨 , 原来老天也知道我只是个笑话!”
谈到“发疯文学” , 网友小王表示 , 他曾用“发疯文学”智斗淘宝客服 , 让迟迟不发的商品第二天就到了家门口 。 “使用‘发疯文学’主要是因为我在网络上维权困难 , 特别是客服让我一等再等 , 我就只好选择‘发疯’了 , 还是有点效果 。 ”
玩梗狂欢为何盛行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苏杭表示 , 互联网“野生文学”用语简单直白、可复制性强 , 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使用 , 并且对具体语境依赖程度较低 , 适用于各种语境下的人际交流 , 利于传播 。
西南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方俊男认为 , “玩梗”虽然是对内容的忽视 , 但可以迅速让对方知道当事人的态度 。 大家可以借此进行一种“虚拟的交流” , 这让现实生活中“社恐”的人 , 能够在网络世界中积极社交 , 得到一种“虚拟的参与感” , 从而减轻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孤独感 。
苏杭表示 , 许多互联网“野生文学”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语言使用原则 , 但其使用并不会损害人际关系 。 多位网友表示 , 他们只会在网络上进行这样的表达 , 不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
方俊男说 , 一些短视频、轻小说、直播卖货等内容的传播 , 高度依赖“梗” 。 在这种环境中 , 互联网“野生文学”的热度很难短时间冷却 。
“野生文学”利弊几何
多位专家表示 , 互联网“野生文学”的使用在增进人际关系、提升语言的修辞活力等方面固然有一些积极作用 , 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丹弟表示 , 这些文字游戏看似眼花缭乱、异彩纷呈 , 但究其根源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吐槽本质 。 没有营养 , 无法积淀 , 稍纵即逝 。
【交流|“每过去60秒钟就失去了一分钟”,野生文学玩梗为何盛行?】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