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俞露
一轮玫红色月下的雨地里 , 一张以克制为弦的满弓下 , 散落几枚成熟的高饱和度静物果实——这是我对《花样年华》的印象 。
《花样年华》与其说是电影 , 不如说更像刻度 , 像故友 , 随遇而安 , 又此去经年 。
然而二十二年后 , 片子在上个月的金鸡电影节重映 , 不禁叫人好奇:在如今的情感环境下 , 再看其间男女的婚外之情 , 作何感受?
而如今的情感环境又是什么?是暧昧 , 是聊骚 , 是永不表白(即可随时落幕无须负责)?也或因如此 , 才有声音在缅怀过去 , 譬如彼时离婚率低 , 有了问题也只是缝缝补补云云 。 殊不知暧昧的时代固然走向情感利己 , 而一生一世一双人 , 也是形式容易内容难 。 于无声处 , 多少人的一辈子活得干瘪?凡事只要不以质量计 , 自然可以轻易成全一个个群体小数点的 。
是啊 , 情感之事 , 总不好非此即彼 。 只是这次再看《花样年华》 , 我发现这个婚外故事原来讲得是既暧昧又古典 , 因为王家卫关心的 , 只是美与不美罢了 。
从故事里苏丽珍和周慕白的进进退退看来 , 爱是欲言又止 , 爱是近乡情怯 , 爱是引而不发?未必 。 美才是欲言又止 , 美才是近乡情怯 , 美才是引而不发 。 和夏目漱石说的把“我爱你”化为“月色真美”是一个道理 。
但这值得警惕 。 因为将爱修饰为美是艺术的公理 , 但未必值得照进现实——只因审美是天然地倾向于制造悲剧的 , 就像人性里有一种自恋是倾向于玩味痛苦 , 而历史上的中国文人尤甚 。 譬如“伤心桥下春波绿 , 为是惊鸿照影来”的陆游 , 点滴血墨背后 , 无非是拿唐琬之悲剧当缪斯而已 。
因而今天再看《花样年华》 , 把美和爱分开看 , 倒对这二者都更加公平 。
比如苏丽珍的隐忍 , 叫人想到《廊桥遗梦》:女主对真爱壮士断腕 , 殉道者般波澜不惊回归家庭 , 结果是真爱郁郁早逝 , 全家人被不由分说置于“我为你们牺牲了自己”的位置蒙在鼓里一生 , 当然 , 哪怕知晓了之后也只有一场亏欠的份 。 这不禁叫人想到 , 在女主垂垂老矣独自感慨之余 , 恐怕也多少有种对自己“为责任而牺牲”的窃窃满意罢?
白色谎言固非恶意 , 但至少也不值得道德彪炳 , 更何况没和另一个人步入一段新的关系也是最讨巧的抉择:既让真爱因短暂而永驻 , 又让责任因隐忍而伟大 , 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忠孝两全和博弈利己:既不相信爱情永远 , 就不如永远保持相信爱情 , 不换个人从头耕耘 , 自然是有损失的 , 但也减少了风险 。
照我看来 , 《廊桥遗梦》其实就是个美国上世纪版的还君明珠双泪垂 , 恨不相逢未嫁时 , 而苏丽珍也就是个廊桥下穿旗袍的还明珠者 , 至于泪眼模糊 , 难免是要糊得叫人看不见真相的 。
时至今日 , 至少我们就不必一再赞美这些婚姻制度的简单卫道士了 。 就像前段时间某地“出轨不予列入离婚理由” , 到底是让人更慎重地思考婚姻 , 还是把它彻底变成一场本末倒置哭笑不得?
只因简化本就复杂的事物 , 绝非能帮助人们在价值选择上实现什么进化 。 正如面对婚姻与情感的两难时 , 苏丽珍们的代价是简单的:牺牲把爱说出了口的周慕白 。 是啊 , 不过抛弃一段未必有什么结果的感情 , 但足可成全爱而不得 , 成全道德优越 , 成全心安理得 , 成全克制之美 , 这似乎也是一种“合算”呢!而这种合算观 , 难免随人年龄增长而增长 , 我们也常常将之命名为“通透” 。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千古好诗!千古好诗!全诗只有二十八字,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 花纹@民间刀匠二十年磨一剑,恢复古代花纹宝刀!
- 作弊器#斗破苍穹:天地间二十三种异火,哪一种最实用?青莲地心火不够看
- 贾琏!薛宝钗的生日是哪天?为何王熙凤说二十一,探春却说是八月初三
- 追星族|随笔之二百二十四:《“疏影”怎么是“韩国式”的人名?》
- 春来$咏花·七律·二十四首丨他日春残浮俗态,鹃啼泪雨瘦芳姿
- 桂花&王维意境很美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里
- 鸿雁|第二十八届全国雪雕比赛在太阳岛落幕——达翰尔族联队作品《鸿雁》摘冠
- 问刘十九$白居易随手写下一首小诗,短短二十字成为唐诗中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