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跟自己做出来的花合张影,但千万千万不能发朋友圈,也不能告诉别人,这是保密的。”从去年10月初接到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绒线花制作任务的那一刻起,北京市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郭媛媛就把这句嘱咐挂在了嘴边。
郭媛媛没想到,最初看似普通的一个绒线花编织培训,不仅让希望之家的伤友们学习了海派绒线编结的非遗技艺,还让他们以如此紧密又特别的方式参与到奥运之中。
据了解,在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用到1251束颁奖花束,其中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承接的是用于冬残奥会颁奖的500余束绒线花的制作工作。
40240朵桂花、2500片月桂叶片、20120朵绣球花朵、9054朵铃兰花朵……从每一个花片、花托、叶片的勾织,到每一枝、每一束花的组装,这500余束绒线花的背后凝聚的是超过150名残疾人近两万个小时的付出和汗水。
“这枝花是打样留下来的”
37岁的郭媛媛是一名脊髓损伤者,虽然平时喜欢做蛋雕、掐丝珐琅沙画等手工作品,但编织还是人生头一次,“之前对编织最深的印象是小时候妈妈缠毛线,自己帮忙撑着”。
刚开始培训的时候,郭媛媛记得,长针、短针、锁针、引拔针等基础知识就已经让她一头雾水了,再加上一个看似普通的花片不仅针数多,还包含了多种针法上的变化,更增加了学习难度。
郭媛媛一边问老师,一边在网上找基础视频来学习。“当时一朵小小的桂花,我都要练习三四天才能学会。”为了跟上大家的进度,她只能勾了拆、拆了勾,反复练习。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28岁的沈洁,她用“左右手经常打架”来形容自己刚开始的状态。“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钩针,上手的过程比较痛苦。”为了尽快赶上其他人的进度,沈洁常常向长辈取经,然后在家默默练习,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在希望之家的花瓶中,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看到了一朵绒线月季花。拿起这朵绒线花,郭媛媛解释道:“这枝花是打样留下来的。”
原来,为了保证每个花片的尺寸合规,每位伤友在真正参与编织前,都要先打个样。“很多伤友都是第一次接触,开始会出现花片大小不一致的情况,练习后到底行不行,就看打的样。”郭媛媛补充说。
由于编织是一项因人而异的技艺,每个人编织时手的松紧度又是一个短时间内难以统一的因素,所以工作人员也会通过打的样来分配钩针的型号,以此进一步调节,尽量使花片达到统一的效果。
“没有人能做700(枝),却只领300(枝)”
沈洁熟练地用铁丝穿入黄色桂花的中心,并拿起绿色毛线缠绕起来。她一边缠一边给采访人员解释:“缠花茎的力度要均匀,力度太大,线容易断;力度小,缠不紧,铁丝露出来也不行。”
因为疫情的原因,伤友们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效率,领一定量的毛线回家编织。沈洁一般是在下午到晚上工作。她说:“全身心投入的话,时常会忘记时间。”
伤友在编织过程中,还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因为行动不便,有些伤友为了尽量不耽误时间,就少吃饭少喝水,只为少去卫生间;也有人为防止长久不动造成压疮,干脆趴在床上编织……
“虽然每个人编织的效率不同,但他们都是尽可能地完成工作,我没有看到能做700(枝)却只领300(枝)的。”郭媛媛说,为了及时完成既定工作量,不少人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制作出了1509枝月桂枝、503枝桂花枝、1006枝橄榄枝、503枝铃兰枝,1006枝绣球花、503枝月季花、503朵非洲菊,累计工时近两万小时。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