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博物馆有多累”这件事上 , 全球人民是有共识的 。
早在 1916 年 ,波士顿美术馆的本杰明·伊夫斯·吉尔曼就提出“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 的概念 。 在参观中 , 我们会逐渐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 , 以及出现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5] 。 在 30 到 45 分钟后 , 观众的参观兴趣就会达到“坍塌”的临界点 [6] 。
造成这种疲劳的原因之一 , 是博物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 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展示的文字信息太少 , 以及信息全部都是文字 [2] 。
本文图片
而线下逛一个博物馆 , 常常时间紧张 , 2019 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显示 , 观众在游览上的普遍停留不足 1 小时 [7] 。
时间限制下又要看乌压压一堆文字 , 除非你熟读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 , 不然的话 , 很快就会在海量信息中败下阵来 , 而后感到身心俱疲 。
逛博物馆累这件事上 , 连中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故宫也无法幸免 。
在大众点评的故宫博物院条目中 , 97% 的游客都对故宫之行表示满意 , 只有 0.8% 的游客打出差评 , 原因最多是因为人流 。 其次是出于文物保护原因 , 游客所能看到的建筑和文物数量有一定限制 。
很多宫殿不能进去 , 只能在外面远远地拍个照 。
人山人海 , 人头攒动 , 水泄不通 , 接踵摩肩 , 还有什么形容人多的成语 , 大家补充 。
况且 , 博物馆也不是每天都能来 , 常常文物还没看够 , 闭馆时间就到了 。
在线下游览中 , 游客在每件展品上停留时间的中位数只有 17 秒 [8] 。 按这样估算 , 故宫博物院目前有 186 万件文物 [9] , 一般人不吃不喝不睡觉 , 也要花上整整一年时间才能看完 。
就算是本地人 , 逛故宫的次数也不多 , 更别提外地人了 。
这些博物馆 , 在家躺着也能逛
不过 , 这届年轻人很幸运 , 他们恰好生长在一个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年代 , 许多博物馆都开始和互联网平台联手 , 颠覆我们对博物馆游览的传统认知 。
早在 2011 年 , 谷歌公司就推出了“在线博物馆”计划 , 通过 AR、VR 等技术 , 让大家欣赏到全球 2000 多家博物馆 。
在中国 , 许多博物馆也相继实现了线上游览 。 打开电脑与手机 , 心里思索感兴趣的地区与年代 , 一场穿越就开始了 。 你不仅能随时随地一睹敦煌莫高窟中霓裳飞天的神采 , 还能足不出户欣赏故宫太和殿中的皇帝龙椅 。
本文图片
不满足于云游览 , 你还能观看博物馆的各类直播 。
在 Bilibili 上 , 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直播间热度一骑绝尘 。 截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 , 这两家博物馆的 B 站直播账号的粉丝总和已经接近 100 万人 。
本文图片
除此之外 , 博物馆的各种微信小程序也在悄悄地俘获大众的心 , 至少有 70 家博物馆已经推出小程序 , 包括深圳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 。
这其中 , 尤以先后上线的“云游敦煌”和“数字故宫”小程序表现突出 , 它们在展现出强大的功能性同时 , 还对文物进行了创造性演绎 。
去年 2 月 20 日 , 由敦煌研究院、人民日报新媒体、腾讯联合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 , 当天访问量就突破了 200 万人次 , 目前总浏览量超过 5000 万 , 去重用户数将近千万人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欧洲#到湖南省博物馆共享“欧洲盛宴”
- 瓷器&00后徽瓷小匠大梦想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