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说起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 ,
肯定非西关大屋莫属 ,
趟栊门、满洲窗、花罩、青云巷……
单是一个个名词 ,
就足以唤起本地人心中
悠远而充满温情的记忆 。
本文图片
西关大屋
而当我在落日余晖中走过龙津西的西关大屋群 , 欣赏着它们的雍容气象时 , 大脑里不禁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哪些人建造出这些堪称艺术品的古老大屋?他们又有什么样的趣闻轶事呢?就这样 , 我“结识”了一群身份卑微、却都有着一手绝活的工匠——老一辈本地人口中的“三行仔” 。
请人
近万“三行仔”
清早“企市”等活干
当我查询西关大屋的相关史料时 , 发现介绍其建筑特色的资料比比皆是 , 以至没几天我就把“青砖石脚”、“三边过”、“屋尾花”、“格扇屏门”等名词的意思说得头头是道了 。 可是 , 要想“结识”这些古老大屋的建造者 , 却不容易 , 我埋头在史料堆里找啊找 , 好不容易才找出一些零散记载 , 使我对百多年前那一群技艺不凡的工匠有了粗浅的认识 , 在老一辈本地人的口中 , 他们被称为“三行仔” 。
【大屋|读懂广州·解密|“三行仔” 同声共气盖大屋】现在 , 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穿越游戏 , 把时光倒推100多年 , 而你就是广州城内的一个茶商 。 几年生意做下来 , 兜里攒了不少钱 , 于是你计划着在龙津西盖栋大宅 , 享受生活 , 顺带光宗耀祖 。 没多久 , 你在风水先生的帮助下买了块好地 , 准备大兴土木 , 兴建豪宅了 。 盖房子就得请匠人 , 这在老广州实在方便得很 , 全城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建筑店 , 都提供这个服务 , 你若不怕花钱 , 那就去大新街上的“温大利”、成泗栈 , 或者牛乳桥(今清平街一带)附近的宗容记 , 它们都是业内名店 , 当然报价也高;你若想控制预算 , 那就找一家名气略微小一点的店 , 其实质量也差不到哪儿去 , 要知道 , 那时广州有钱人多 , 对匠人手艺的要求也高 , 所以广州匠作的水平 , 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
本文图片
根据1907年一期《时事画报》的报道 ,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俗称“鲁班先师诞” , 全城“三行仔”都会停工庆贺 。
在弯弯绕的老西关街道上 , 建筑店其实非常好找 , 那时无论砌墙 , 还是盖瓦 , 都要用到石灰 , 所以几乎每家店里都有硕大一个石灰池 , 你瞅准了进去一问 , 准没错儿 。 不过 , 这些建筑店大多奉行“不养闲人”的黄金准则 , 除了老板之外 , 平时店里只有两三个长工 , 建筑店老板接了你的活 , 才会去雇用泥匠、木匠和石匠(故称“三行仔”) , 活一干完 , 工人即刻散伙 。
他们找工人也有固定的地方 , 那时 , 那些待雇的工匠 , 每天清早都会聚集在一些马路口和十字街头 , 等候招雇 , 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市集 , 叫做“企市” 。 这种“企市”在广州共有5个 , 即“禺山市”(今中山四路文德路口)、“太平市”(在今光复路)、“归德市”(在今大德路解放路口)、“三角市”(在今东华西越秀南)、“城南市”(在今洪德路) , 日子久了 , 聚集各市的工匠和前来招雇的老板逐渐趋于固定 , 大家彼此熟识 , 就开始慢慢结成团体 , 给自己起个行号叫“某某堂” , 老板和工匠一同加入 , 缴纳“入行费” , 并用这笔钱购置房产 , 供奉鲁班 , 呼作“师傅庙” , 大家平常开会议事 , 也都在“师傅庙”里碰头 。 所以 , 如果你想绕过老板 , 直接去“企市”找工人 , 一定是行不通的 , 因为谁都不会为了接你这一单活 , 坏了堂里的规矩 。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青藤”寒假童书榜出炉,推荐广州小朋友阅读《幸福课》
- 三星堆文明!《山海经》答问系列读懂三星堆文明,必须要理解《山海经》的历史价值!
- 广州|珠三角农家(纸本水墨)
- 更上一层楼#小时候背过的诗词,长大了才读懂是人生
- 人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正解,读懂这句话,才算真的读懂庄子
-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一图读懂《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 李之仪&北宋词人李之仪,这十首词作,暗含处世和人生哲学,读懂受用一生
- 花千树$连续举办14届,广州新年诗会“无尽的读本”
- 迪拜世博会&“广州美术学院走进迪拜世博会”主题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