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被遗忘的老工厂,该如何拯救你?

|观察|被遗忘的老工厂,该如何拯救你?
本文图片

武丹/制图
_原题为:经济新常态下工业遗产亟待立法规范
采访人员|马付才
责编|张晶晶
正文共2753个字 , 预计阅读需8分钟▼
老旧的厂房 , 高耸的烟囱 , 锈迹斑斑的铁轨 , 斑驳的砖墙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许多见证时代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老旧厂房 , 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的工业印记或历史遗存 , 并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推进逐渐沉寂 。
2021年12月14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了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 要求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 , 创新活化利用方式 , 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 , 促进协同发展 。 曾经是一道独特风景的工业遗产 , 如今面临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新变化和新问题 。
在经济新常态下 , 工业遗产该何去何从?
工业遗产承载历史的记忆
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 坐落着著名的798艺术区 。
798艺术区所在地是1952年开始筹建 ,1957年10月开工生产的“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 当时 , 这座电子元件厂实行联合厂、分厂、车间三级管理 , 共设有6个分厂 , 其中三分厂的代码为“798厂” 。
1961年 , 刚刚18岁的陈岩(化名)成了“798厂”的一名工人 。 陈岩告诉本社采访人员 , 他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进入“798厂”时的震撼:锯齿形屋顶的厂房让车间显得高大而空旷 , 外面的阳光通过天窗斜照进来 , 洒落在庞大的机器上 , 车间内光线明亮而温暖 。
陈岩说 , 当时“798厂”制造扬声器、变压器、电阻、电容等无线电元器件 , 其产品上印有两个相连圆圈的图案 , 俗称双环 。 双环电阻、电容和输出变压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及率非常高 , 很多老机器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辉煌的时候 , 曾有工人上万名 , 但是 , 上世纪80年代 ,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风起云涌 , 因对市场变幻缺乏应有的反应 , 失去创新活力的“798厂”逐渐衰落 。
2002年开始 , 由于租金低廉 , 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租赁“798厂”的仓库作为临时创作室 , 后来 ,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因青睐“798厂”的“包豪斯”工业建筑风格 , 开始聚集于此 , 逐渐使这里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 。
如今 , 利用“798厂”空置厂房和建筑进行改造而成 , 被视为我国工业园区成功转型案例的798艺术区 , 可谓中国工业遗产改造为艺术区的典范 。
已经78岁的陈岩现在还喜欢到充满艺术气息的798艺术区去转悠 。 陈岩说 , 他对美术一窍不通 , 但他喜欢这里的气息 , 因为在这个厂区 , 他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 , 这里有他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
在798艺术区开画廊的从晓(化名)对本社采访人员说 , 这里的管道、阀门、钢铁支架、车间铁门等机械留下的历史痕迹 , 与另类的当代艺术作品结合在一起 , 使时尚与怀旧等因素互相融合 , 相映成趣 , 让他看到了工业生产、建筑、美学及其他人文信息所记录的历史足迹 , 所以 , 他选择来这里开画廊 。
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中多被拆除
从一个传统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 , 甚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区 , 北京798艺术区是一个并不多见的成功例证 , 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在城市建设中 , 都被当作占地、占资源的赘物对待 , 被无情拆除 。
这样的问题近年来在一些传统工业陷入困境的城市里最为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