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阳节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此词主要抒发了苏轼豁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理。通过这次宴席,词人情景交融地表达了自己的胸襟。
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文章插图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文章插图

词的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勾勒出的是大江两岸的晴秋景象。因为江水的水位很浅,说明已是深秋霜降季节。碧绿色的江水,泛起微波,因为水位的下降,也露出了江心的沙洲。这两句诗是苏轼的登楼遥望之景,所见是一片天高气清,晴朗明丽的秋景。《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这首词则反用了这一典故,说破帽对他的头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不管你怎么吹,它也不会离开。破帽还有着一层象征意义,它指的是世间的纷纷扰扰以及官场的勾心斗角。
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文章插图

下片回归宴席本身,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在这重阳佳节要怎样应付过去呢?以这清酒打法过去便可。苏轼在黄州期间,因为政治上的巨大打击,他的心态和对待世事的态度早已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忧患到现在达观。“万事到头都是梦”化用了宋初潘阆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了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思是明天的菊花,无论是色还是香味都会减弱,已不是今天的菊花了,就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叹惋伤悲。因此,此时面对盛开之菊,就应该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于元丰#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首词, 反映了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
文章插图

我们常常说人生如梦,苏轼这里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又是哪一种梦呢?相比知道苏轼其他词中同样发出的关于梦的慨叹,就知道答案了。如苏轼其他词中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此首词中的“梦”,表达了苏轼后半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在他看来,世间万事,都是一场梦,转眼就会成空,什么荣华富贵、荣辱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烦扰也不必纠结执着,如果再也不能改变,不如就这样饮酒作乐,过完余生。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看似矛盾,实则是苏轼豁达乐观的体现。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