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20年前无人理睬,20年后举世惊艳( 三 )


对于那些执着仕进的文人,他心中是有些不屑的。他那个时代所见的文人,就像唐代诗僧灵澈所说:“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吴镇71岁的时候,为别人作《墨竹谱》和《竹谱图》,画下了许许多多的竹子。这大概也算得上是数十年来对竹之体悟的总结。
心中的不屈,始终与竹同在。所以,后人评价他,“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
南宋$20年前无人理睬,20年后举世惊艳
文章插图
▲《枯木竹石图轴》
03吴镇自号梅花道人,在自己的居所中,栽种了数百株梅花。
对梅,就跟对竹一样喜爱。
他爱梅的高洁孤峭,也正是这种对孤独的信仰,让他一生始终安宁、平静。
南宋$20年前无人理睬,20年后举世惊艳
文章插图
▲《墨梅图卷》(局部)
元代不受重用、无法出仕的文人很多,有些人选择借助宴饮社交,以耳目声色之乐来麻痹自己,忘忧消愤。所以,当时文人之间的来来往往,实属平常。
然而,吴镇对各种文人雅集并不热衷。
跟同时代其他文人相比,他的交友圈简单干净。
从吴镇书画的题跋上看,他结交最多的朋友是道士和僧人,譬如松岩和尚、竹叟禅师、古泉老师等。当然,也有文人朋友如危素、黄公望、倪瓒等人。
在维持最低限度的亲友交往之外,他最舒服的状态还是独处。
他的一生,除了把精力投放在诗、书、画以外,剩下的,就是对佛道儒三教思想的参悟了。
他时常独自一人在月下参禅。
月光之下,他独坐林间参禅,直到日升月落,也没有离开。
南宋$20年前无人理睬,20年后举世惊艳
文章插图
▲吴镇草书《心经卷》(局部)
1354年,他在居所梅花庵中垒砌坟墓,自己写了墓碑:
“生于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七月十六日子时,卒于至正十四年(1354)甲辰九月十五日子时”。
“梅花和尚之塔”。
随后安然死去。
吴镇为人孤高清介,内心平静超然,从而创作出技法创新而沉厚苍郁的画作,这是他得以立足元代画坛的原因。但实际上,他本人对时代是悲观的。
他曾说,自己的画,500年后才能遇到知音。
04其实,不用经过500年,就如董其昌所说,只需要20年,吴镇的价值就被世人“发现”了。
这还是吴镇在世的事。
在他死后,他的神秘低调,使他愈加受到追捧。
到了明代,学吴镇画风者极多。
吴镇死后大约100年,“明四家”之首的沈周,宣布自己是吴镇的铁粉:
我爱梅花翁,巨老传心印。
修此水墨缘,种种得苍润。
树石堕笔锋,造化不能吝。
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讯。
吴镇死后大约200年,明代文坛大佬王世贞给元代画家排了座次,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被他称为“元四家”。
【 南宋$20年前无人理睬,20年后举世惊艳】吴镇死后大约250年,晚明书画家董其昌重新定义“元四家”,用倪瓒取代赵孟頫,吴镇依然榜上有名。
当世人热烈讨论元四家的作品时,人们发现吴镇的人生与另外三人相比,似乎少了一些被奉为“传奇”应有的起伏:
黄公望期盼以吏入仕,追逐半生以失败告终,80岁后凭《富春山居图》成一代宗师;
王蒙时官时隐,始终无大起色,进入明朝后为官,但因“胡惟庸案”死于狱中;
倪瓒富家子弟,性格狷介,参禅学道,最后散资弃家,遁迹江湖;
而吴镇,一生隐居,不善交往,好佛学道,最终安稳圆寂,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