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来自杜牧的一首五言诗,全篇情景交融,细细读来别有韵味

要说杜牧的什么诗写得最好,那当然是七言绝句了,不然人们也不会称他为晚唐时期的“七绝圣手”。
的确,杜牧的七绝往往能够于一片荒芜中开拓出新的天地,从而翻出新的格调来。像什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但是,杜牧的七绝写得好,也不能否定他写五言诗的水平。诗巷本期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来自杜牧的五律,这首诗8写景,其中很自然地融入情感,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是最后两句,真的是很“杜牧”。
松桂!来自杜牧的一首五言诗,全篇情景交融,细细读来别有韵味
文章插图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秋天,当时他的弟弟因病寄居在禅智寺,所以杜牧便前往探视。但是,正因如此,已满官假的杜牧未能按时到职而影响到了自己的仕途,导致他的心情十分忧郁。
在扬州的禅智寺内,在万分萧瑟的秋风里,他睹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题扬州禅智寺》。
蝉是秋天的典型物象代表,所以当看到“蝉”字的时候,我们总会不经意间在心底泛起丝丝“秋意”,来看诗的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作者首先就借“蝉”来点燃“秋意”,然后又借“松桂”来直接点明“秋”字。蝉声是雨后的蝉声,松桂是飘萧的松桂,这样一前一后的搭配,就让一种萧条而又凉爽之感瞬间被体现出来;再加上一动一静的衬托,更是掩不住意境的凄凉与人物内心的孤寂。
松桂!来自杜牧的一首五言诗,全篇情景交融,细细读来别有韵味
文章插图

接下来是纯视觉的描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苍翠的苔痕布满石阶,而那些白鸟则逗留在寺院内不愿意离去。这两句的景色从表面看很优美,作者还特意作了颜色方面的搭配,让整幅画面显得富有生机和立体感。但是,优美之外,却饱含着许多沧桑与落寞。
苔藓这个物象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体现环境之僻静,比如柳宗元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云“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环境偏僻了,行人也就少了,所以才会有厚厚的苔藓长满阶砌;作者这里写青苔也是这层意思,为了突出寺内清幽寂静的环境。
那么写白鸟又是为了什么?还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意图。鸟儿在这里徘徊不去,也正说明了寺内鲜有人来的境况。颔联中的两句都在表达一个“僻”字,明在写寺院,内在写作者的心情。
松桂!来自杜牧的一首五言诗,全篇情景交融,细细读来别有韵味
文章插图

写诗造境必须要将情感色彩统一起来,这首诗始终都不曾脱离秋天的那份凄凉冷寂,颔联如此,颈联也是如此: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被树木遮挡的寺院已经非常阴冷暗淡了,在这里,作者又用“暮霭生”“斜阳下”来进行刻画,让这冷色调的画面冷上加冷、暗上加暗。
自然界的每一个瞬间都很美丽,但是美丽与人物情感上的低沉却丝毫不冲突,就如颈联中所描绘的一样。树木、斜阳、小楼组合在一起真的很美,但也从侧面流露出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弟弟病情的担忧,也有对自己前途的困惑。
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很“杜牧”?因为其中提到了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当秋风从远处吹来的时候,它也带来了位于寺院西边的扬州城内的歌管声。前面六句一直在围绕寺院展开,在尾联中,作者笔锋一转,将扬州拉了过来。这样突如其来的一个跳转,带给了读者颇多视觉、听觉与感觉上的冲击,显得很是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