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二 )


我们致敬《童年往事》 , 它作为一本成功描绘童年的作品 , 在社会文化的背景隔阂之外 , 成功捕捉到了全人类在孩提时期的共性 。 我们在其中听到原始而混沌的声音 , 看到自己蒙昧时期的倒影 , 望着曾经喧嚣又迷茫的未来 , 正是在这个重新观察审视的过程中 , 我们告别了幼稚的人生阶段 , 走向另一端的未来 。
抓住本雅明的关键点
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图片

《不确定宣言》
作者:(法)费德里克·帕雅克
译者:余中先
出版方: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致敬辞
人的一生 , 是否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确定的自我存在?人的一生 , 是否能在动荡的时代寻找到独立的心灵?在跌宕起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 , 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知识分子与追求存在意义的人 。 瓦尔特·本雅明的一生 , 试图在冷酷的世界中思索文明的温度 , 在落满飘零人的世界中抓取一片能让自己栖居的孤叶 , 他追逐哲思、爱情、自由 , 他最终以一次恐慌状态下的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 宣告了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失败 。 但他留给我们的 , 却是一条确然的灵魂之路 。
我们致敬《不确定宣言》 , 作者兼绘者费德里克·帕雅克用三卷本的篇幅讲述了本雅明的人生历程 。 他用最契合本雅明的方式打通了文学、传记、艺术与历史记忆之间的通道 , 用黑白相间的笔墨描绘了那个明暗交织的时代中光影错乱的人们 。 它用简练的形式勾勒了本雅明的一生 , 也运用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和本雅明同样的质问 , 向不确定的人生和未来给出自己的探索 。
大大拓宽了雕塑的概念
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图片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英)马丁·盖福德
译者:王珂
出版方: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敬辞
雕塑是什么?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这个问题 , 展开了一场持续18年的对话 。 在他们眼中 , 雕塑是坚实的物质 , 也是光线的虚空;雕塑是凝固的当下 , 也是时空的流动;雕塑是对死亡的沉思 , 也是旺盛迸发的生命力;雕塑是想象力的承载 , 更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 。 他们的谈话主题 , 跨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 , 将历时千万年的人类实践联系在一起 , 通过阐述“雕塑是什么” , 进而叩问“人类是什么”这个更为宏大的命题 。
我们致敬《雕塑的故事》 , 致敬它对雕塑艺术所能蕴含的复杂情绪与多元审美而做的深入探索 , 也致敬它为雕塑艺术所能触及的悠远时间与广阔空间而做的大胆开拓 。 正如作者葛姆雷所说 , 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 , 雕塑依然是我们质疑世界的重要方式 。
一个独立思考的声音
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图片

《奶酪与蛆虫》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鲁伊
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敬辞
16世纪的欧洲 , 文艺复兴的余晖沉入黑夜 , 但启蒙运动的黎明却尚未到来 。 变革的种子在长夜中沉默地酝酿 , 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人物却发出独立思考的声音 。 他离经叛道的呼声最终将他推上了审判庭 , 他的生命也葬送在烈火之中 。 除了尘封的档案 , 他的生平湮灭无闻 。 但历史学家却最终还他以尊严 。 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宇宙 , 通过史家之笔 , 穿透时空的帷幕 , 直抵现代人的眼前 。